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解度”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材料二 桌版本教科书中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如下: 二、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大致可

admin2020-02-07  18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溶解度”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材料二  桌版本教科书中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如下:
    二、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室温下,20mL水中所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资料卡片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相关知识。
    要求:
请分析“溶解度”内容的特点及其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

选项

答案溶解度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下“水与常见的溶液”中的内容,是有关溶液知识学习的基础,是联系化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纽带。溶解度是在课题1——溶液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通过溶解度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溶解性和溶液的认识。溶液→饱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这些概念出现的先后顺序,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在化学知识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加深对溶液的认识,又为深刻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打下基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能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xuB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