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论述社会影响的途径以及每条途径背后的心理机制。

admin2018-12-13  51

问题 请论述社会影响的途径以及每条途径背后的心理机制。

选项

答案(1)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2)社会助长。 ①社会助长,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出现了绩效提高的现象。与此相反,有时他人在场,反而会使个体的工作绩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抑制,也称社会干扰。 ②社会助长的心理机制: a.他人存在。社会助长的产生可能是因为有他人的存在,当他人出现时,会使人们的唤醒水平增强,而这种生理唤醒水平的激起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表现。 b.评价恐惧理论。可以从害怕被他人评价的角度解释社会助长,在有他人存在的环境中,人们由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引发了紧张,并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影响。 c.分心冲突理论。当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他人或新奇刺激的出现会使他分心,这种分心使得个体在注意任务还是注意新奇刺激之间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使得激起增强,从而导致社会助长的产生。 (3)社会懈怠。 ①社会懈怠,也称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②社会懈怠的心理机制: a.社会懈怠与责任分散有关。 b.社会懈怠发生在团体成员完成团体外他人指定的作业时,每一个个体仅仅是外人影响的目标之一,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体身上。随着团体规模的增加,每一个体感受到的压力随之降低 (4)去个性化。 ①去个性化,也称去个体化,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②去个性化的心理机制:匿名性、自我意识降低。 (5)从众。 ①从众是指个人在社会团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②从众的心理机制:寻求行为参照、对偏离的恐惧、群体凝聚力。 (6)服从。 ①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 ②服从的心理机制:合法权利、责任转移。 (7)群体思维。 ①群体思维,也叫小集团意识,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的一致,而导致团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事件发生。 ②群体思维的心理机制: a.产生于群体成员间高度的凝聚力。出现群体思维的群体,往往是由拥有相同背景和意识形态的成员所组成。 b.由于群体规则,成员认为群体非常崇高、不会犯错,做决定时不必进一步讨论,只需要尽可能地支持即可。 (8)群体极化。 ①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更趋极端的现象。一种情况下,经过团体讨论之后的结果比个人的结果更为冒险,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风险转移”。另一种情况下,当个体最初的意见保守时,通过团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 ②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观点。 a.社会比较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在极化过程中规范性影响的作用。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与社会要求相一致,而是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社会规范性的影响),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就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b.说服性辩论:这一思路认为人们在团体的极化现象并非希望自己或他人对自己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而是认为人们期望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里,论点对决策选择更为重要(信息性的影响),因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L2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