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

admin2017-06-13  23

问题 《折狱龟鉴》载一案例:张泳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遂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乃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泳。泳使呼出,厚加赏方,问所知之由,并令鞫其事,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俱刑于市。关于本案,张泳运用了下列哪一断案方法?(2012—卷一—17,单)

选项 A、《春秋》决狱   
B、“听讼”、“断狱”   
C、“据状断之”   
D、九卿会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特有的司法制度。“据状断之”是指对于那些人赃俱获,却没有拷讯获得口供,或者拷讯后仍拒不认罪的,也可“据状断之”,即根据证据定罪。本案正是证据确凿而定案的例证,故答案为C。A项的《春秋》决狱是汉代法律儒家化的体现,要求“原心定罪”,与题干无关。B项中“听讼”、“断狱”是西周司法诉讼的一种分类方式,听讼主要指民事诉讼,断狱主要指刑事诉讼,与题干无关。D项中的“九卿会审”,这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与题干无关。注意,本题是一个古代案例的改编题,其主旨是考查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些司法制度,这种考法在之前的真题中也出现过,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功底及其对各个朝代特有制度的认知能力。本题答案为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q6hl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