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真题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

admin2023-01-15  27

问题 2014年12月真题
  有一段时期,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退一步说,即使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市场本身也会进行自动调节。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
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可以因此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选项

答案 政府真的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吗 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论据,得出“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的结论。论证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文章通篇围绕“生产过剩”展开,但“生产过剩”这一概念的使用前后不一。既说“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又说“出现了真正的生产过剩”;既说“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又说“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这忽而否定、忽而肯定的态度,严重削弱了作者的论证。 其次,上文说“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这一表述过于绝对。生产过剩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那么生产过剩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企业开拓市场就能解决的,这还与市场饱和度、社会购买力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上文仅看到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 求一个角度,犯了单因论的错误。 再次,作者由“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层层论证得出“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其中存在太多跳跃。第一,产品供求不能达到绝对平衡并不等于生产过剩,这是混淆核心概念。第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并不等于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常见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客观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属性,原文混淆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界限。因而,在一系列前提都站不住脚的情况下,上文第三段的结论 也就缺乏论据支撑,难以服人。 最后,生产影响供求,供求影响消费,生产决定人民群众在商品市场上的消费状况,因而解决好生产问题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上文中说“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显然把生产与民生问题割裂开来,有违常识。 鉴于以上论证中的种种漏洞,我们有理由认为“政府不应该干预生产过剩现象”的结论是有待商榷的。如果我们不加辨别地把这样的观点付诸实践,很可能会对市场经济造成损害。

解析 本题题干论证中存在以下逻辑漏洞,供参考:
  (1)题干由“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来论证“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前提和结论是同义转述,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2)题干一方面说我国部分行业“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说“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
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马上就会化解”,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3)题干第三段通过“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状态”推出“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也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进而推出“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市场常见现象未必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政府干预市场,也可以遵循并利用经济规律,不见得一定会违背经济规律。
(4)题干中提到“政府应该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但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不是绝对矛盾的。而且,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也和民生问题相关,不能把它们完全分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odVi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