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 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

admin2018-03-31  22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 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
    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任务: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结构,了解两者的成像原理。并能简单地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通过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综合分析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师:(知识点衔接)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察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原理,谁能总结一下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其成像具有什么特点? 生1:老师我来回答第一小问,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师:回答正确。第二小问谁来回答?(大家纷纷举手准备抢答,老师巡视后)生2你来回答。 生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位于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 师:总结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全体:(掌声) 2.新课教学环节 师:照相机的原理我们先总结到这,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课堂上老师经常用的演示装置:投影仪原理。大家一起看演示实验。 师:(介绍仪器装置,边做实验边介绍操作过程),现在老师把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然后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平台上,接下来调整镜头距离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看天花板成像情况,你们看到这个像有什么特点? 全体:(大家全部抬头看后,异口同声回答)这个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 师:回答正确。(提醒)大家注意我开始调整镜头到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第一次。老师使镜头逐渐远离投影片,也就是说物距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大家看到像大小如何变化? 全体:像逐渐变小啦。 师:是的。(继续启发大家观察思考),有谁知道这时的像距是指哪段距离?又如何变化呢? 生1:老师我知道,像距就是镜头到天花板的距离。当物距增大时,像距逐渐减小,成的像也逐渐变小了。 师:总结得非常精确。接下来大家在看第二种情况。老师使镜头逐渐靠近投影片,也就是物距逐渐减小,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对比第一种情况做进一步分析。 全体:像逐渐变大了。 生2:(举手)当物距逐渐减小时,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逐渐变大了。 师:非常好。谁能将投影仪原理从成像规律入手精准地描述一下。 生3:物体距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当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调整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将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 3.课堂小结环节 师:生3总结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成像规律(板书)。 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投影仪为大家展示课件,除此之外大家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投影仪? 生:开学典礼时在大礼堂见到过。 师:没错。大家要学会将物理原理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4.布置作业环节 课后请同学们把练习册中本节课的相应习题做一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in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