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日役,四日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鲍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二斤,皆书印焉。凡丁岁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

admin2011-09-04  50

问题 材料一: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日役,四日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鲍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二斤,皆书印焉。凡丁岁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
   ——《唐六典》卷三
   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必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列举材料二中赋税制度的内容。

选项

答案两税法的内容:量人制出,制定“两税元额”向下分级摊派;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不论主户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户籍;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无固定居所的商人,所在州县依据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iwmj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