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 2014年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特别提到,目前不论是在生产成本方面还是在资源环境方面,我国农业发展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此,“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被列为201

admin2018-08-16  31

问题 资料1
    2014年12月22—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特别提到,目前不论是在生产成本方面还是在资源环境方面,我国农业发展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此,“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被列为2015年五大经济任务之一。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粮食生产能力迈上了6000亿公斤的新台阶。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农业发展总体上跨人现代农业的门槛。但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将进入深度调整期,要通过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是一种“大农业”。它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等,还包括产前的农业机械、农药、化肥、水利和地膜,产后的加工、储藏、运输、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实际上贯穿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成为一个与发展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庞大产业群体。现代农业是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可谓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但现在很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仅素质不合要求,而且大量劳动力转向了城市,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成为“空心村”。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农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现在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已普遍认识。由于体制原因,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普遍存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部分流失,技术人员存在着非农业化、专业化,且严重缺乏推广经费;现有的技术人员推广手段和推广方法落后,在推广农业技术上。只限于举办一些季节性技术培训,发放一些技术资料,无法开展新技术推广、指导服务工作,由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是政府直接来管理,大部分的技术人员从事的不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指导服务工作,而是政府抽来做其他工作,还有个别乡镇农技人员借口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如2006年晚稻良种补贴是80万元,只使用了不到35万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是沿用“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排放”单线流动的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这种高消耗、高排放、资源利用率低的经营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问题。例如,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这些农业副产品被视作农业废弃物,堆积在田头、路边或者进行焚烧,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妨碍交通、污染环境。
    除了资源浪费,我国大多数地方没有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一镇多业、一业多品.多的品种不好,好的品种不多,没有好的主导产业。X县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大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还不到30%。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缺少带动型的龙头企业,全县3个省级、4个市级龙头企业中,没有一个是种植业企业,都是养殖业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不足25%,与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70%左右还有较大差距。农产品资源多,适宜加工的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产品多,优势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品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据统计,200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538.46万公顷,2012年则变为13515.85万公顷。而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面积8.02万公顷(120.3万亩)。据全国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在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幅下降,每公斤平均含量26.7克,与30年前相比降幅达31%,黑土层已由开垦初期的80厘米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至30厘米,很多地方已露出黄土。同时,南方土壤酸化、华北耕层变浅、西北耕地盐渍化等土壤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质量下降给粮食稳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也给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研究员徐明岗介绍,粮食产量70%至80%应靠基础地力,20%至30%靠水肥投入,而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仅为50%。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认为,化肥长期不合理施用,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降低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直接影响耕地质量。
    资料2
    伴随着2014年“三农”工作稳中有进的脚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鼓舞了全社会对“三农”工作更上层楼的热情与期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鲜明主题,勾画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于农业现代化,指明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创新。这是党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高瞻远瞩的深刻认识与全面准确的战略部署。
    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十一连快”,同时主要农产品保障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高的巨大成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这些年,虽然粮食持续增产,但粮食供应紧张的格局并没有彻底改变,制约粮食产能提高的新旧因素还有很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对农业生产来说,有没有效益、效益高不高是决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最终因素,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好坏、快慢的直接检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改变这一格局,必须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水平。但是,这种调整不能像过去那样一调整就把粮食调下去,而是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合理安排农业产业产品发展优先顺序。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富裕农民.要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面对这种新老问题交织、新旧矛盾交汇的格局,需要我们有新思路、新视野与新手段,根本的办法和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资料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并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整个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设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不能因为农业现代化慢半拍拖后腿,不能让短板误了大局。必须继续高举农业大省这面旗帜,正视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经,挣脱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两道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紧箍咒”,通过提质增效、节本降耗,打破粮价“天花板”封顶和种粮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挤压。必须切实稳住农业,让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农村成为新的投资增益股,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稳固支撑。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从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看。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从稳定经济增长看,农稳天下安,有了现代农业的持续增产增效,就有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在农业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农业现代化是应对各种挑战、坚持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申论要求:
有人说:“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你对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激发了全社会对“三农”工作更上层楼的热情与期望。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鲜明主题,为我们勾勒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蓝图——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顺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三农”工作战绩彪炳。不仅粮食生产连增。农民增收连快,就连农产品保障和科技支撑水平也大幅提高。然而,欣欣向荣的发展背后,却是我国农业从传统改造向现代发展的过渡。小农耕作虽然精细,但难以媲美规模化经营效果,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污染“防不胜防”等诸多问题,更令农业发展“内忧重重”。同时,我国粮食出口频频遇险,虽然原因复杂,但难掩“质量伤疤”。面对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我们只有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农业生产提质增量,才能符合当今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美国斯坦福大学对现代化国家有一条基本的标准,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虽然我国城镇化工作推行多年,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二元问题依旧明显。发展现代农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匹配产业化规模的生产格局与流通渠道,可以最大化削减成本.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我们只有以此为抓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能满足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条件。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尚不发达,且贫困群体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但人口众多的农村市场还未全面打开,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发展潜能不断显现。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因此,把农业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依靠科技与创新的结合,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有利于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脚步。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改革方方面面,必须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时期,既要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又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改革和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汉书》有云:农,天下之大本也。作为生产生活的基础,农业对国家的影响毋庸置疑。因此,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改革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国家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WCc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大学生村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