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admin2018-12-28  25

问题 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选项

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是指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1)社会规范学习是通过规范的"内化"过程实现的 个体对规范的接受过程,体现为一种内化过程。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①社会规范是由社会组织制定的,用以约束其成员的社会行为,从而维持一定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控制的思想工具。 ②内化是一种过程,显示了某种价值逐次地成为个体一部分的过程。 ③规范接受或内化是发生于主体头脑内部,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一种内在过程。这种内在过程的存在,只能依据主体的规范行为进行推断,人们常常依据规范行为的稳定性来推断其规范的接受程度。 (2)社会规范学习过程的三阶段 ①社会规范的依从阶段 依从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这一时期依从的特点包括: a.盲目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行为依据有很大的盲目性; b.被动性,此时的行为是依靠外力推动而产生的; c.工具性,依从行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工具性行为; d.情境性,依从行为的外在因素或诱发因素在于一定情境所引起的实在压力(服从)或潜在压力(从众),其内在因素或驱动因素在于维持安全的需要。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的儿童往往是对教师及家长的服从,只是为了服从权威,逃避惩罚。例如班级规则制定初期,教师通过奖励或惩罚的措施迫使学生遵守规则。 ②社会规范的认同阶段 认同一般指行为主体在认识上、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遵从规范的现象。在这一阶段,认同的主要特点包括: a.自觉性,个体的遵从行为是有其认知或情感依据的,是自觉发生的,而不是对外部情境或权威命令的直接或间接压力的屈从。 b.主动性,认同行为有其内在驱动机制,是主动发起的,有选择性的,而不是被动地取决于情境。 c.稳定性,由于认同是建立在对榜样或偶像的情感趋同或对规范本身的必要性认识基础上的,这种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不会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习俗水平第三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普遍的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对社会规范的绝对服从,强调对公共秩序的遵守。例如班级规则遵守的中期,教师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学生来树立榜样,学生纷纷向遵守班级规则的学生学习。 ③社会规范的信奉阶段 规范的信奉是规范的一种高级接受水平,是社会规范形成的最高阶段。它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在这一阶段,信奉的特点包括: a.高度自觉性,信奉行为是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而且同主体的认识问题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即价值体系相一致,因而是高度自觉的。 b.高度主动性,由于信奉行为由主体对规范的价值信念及内在奖励(自我满足)所引起,该行为的动机是内在的,不受外力制约,不受外因暗示,完全是一种自主式行为,具有高度的主动性。 c.坚定性,由于信奉行为与主体的价值体系相联,其动机具有深远性,因而该行为不仅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行为的稳定性表现为行为不因威胁或利诱而动摇。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后习俗水平的儿童在高度自觉遵守规则的同时具有了灵活性,不墨守成规。例如班级规则成熟时期,学生感受到遵守班级规则的积极影响后,形成了遵守班级规则的高度自觉性。 总之,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逐渐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体现为由低到高的不同的内化水平与接受层次,并依赖于不同的条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fo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