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甲捡到小票,立即拦住乙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乙莫名其妙,甲便向乙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乙请丙判断是非,丙让乙将商品还给甲,有口难辩的乙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

admin2021-01-02  24

问题 乙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甲捡到小票,立即拦住乙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乙莫名其妙,甲便向乙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乙请丙判断是非,丙让乙将商品还给甲,有口难辩的乙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4/2/19)

选项 A、如认为交警丙没有处分权限,则甲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B、如认为盗窃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
C、如认为抢夺必须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甲的行为不成立抢夺罪
D、甲虽未实施恐吓行为,但如乙心生恐惧而交出商品的,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诈骗罪、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本题案情模型是“甲骗丙取得乙财物”情形;但出题模式是“设定观点,考查推理”型的观点设定题,即先设定观点前提,要求考生根据设定的观点,结合案情进行推理。
(1)区分“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对于“甲骗丙取得乙财物”情形,首先涉及“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区分,即A、B选项。诈骗罪要求被骗人具有处分(转移占有)权限。
①如认定丙无处分权限,甲不能构成诈骗罪;A选项正确。
②B选项,如果按B选项设定将盗窃行为界定为秘密窃取,则本案甲是公然取财,不能构成盗窃,有可能涉嫌抢夺。
③如果认为盗窃不必一定需秘密窃取(例如公然平和转移占有也可能是盗窃),则本案甲有可能是盗窃(盗窃罪的间接正犯)。A、B选项说法均正确。
(2)C选项,考查抢夺的界定。
①如果按C选项设定将抢夺行为界定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因甲取财虽公然但并未乘人不备,不成立抢夺罪;
②如果认为抢夺只需公然无需乘人不备,则本案甲有可能成立抢夺;
③如果认为抢夺不仅需公然而且需迅猛对人身有危险,则本案甲也不成立抢夺。
(3)D选项,考查行为人立场和被害人立场。我国刑法时犯罪的认定基本上采行为人立场,亦即认定行为人有无实施刑法规定的特定类型的行为。敲诈勒索罪的成立首先需行为人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即威胁、要挟行为,被害产生恐惧而交财。如果如D选项所述行为人甲未实施恐吓行为,即使被害人乙心生恐惧而交财,也不能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D选项说法错误。
当然,对于拳题,如不按观点设定的模式,而以通说观点来解析:
①丙如系普通警察(治安警),一般认为有处分权限,应当认定甲的行为是诈骗(三角诈骗);
②但如其为交警或一般路人,只有“评理”的作用没有处分权限,甲的行为可认为是抢夺(以公然夺财界定抢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PMua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刑法题库法学类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