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

admin2016-01-29  22

问题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的,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广场舞,发展了广场舞,使这一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级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广场舞已悄然发生变化,从乡村走进了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中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就拿山西来讲,县县都有自己的广场舞,村村都有广场舞活动,而且连续举办了多届广场艺术节。在众多的舞蹈节目中出现了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这些舞蹈都非常适合广场表演,所以说广场舞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广场舞可以健身、娱乐,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一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的风格。21世纪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肯定,大家都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乐趣。广场舞作为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一方面反映着城市社区的完善程度,一方面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和象征。
    2.2014年,温州一小区600余名业主集资购买26万元音响设备,用来“对轰”广场舞大妈。广场舞风靡的同时,“广场争夺战”也在全国多处上演。公共资源的共享与争夺背后,折射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广场舞因噪音扰民屡受诟病.温州业主出此奇招虽有些极端,但也反映了他们的无奈和苦衷。的确,上夜班的人需要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学生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老人也需要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但现实情况是,城管部门执法不容易,社区居委会也很难调解。毕竟,城市里可供大众健身的场所太少,广场舞占据休闲广场也属迫不得已。
    傍晚七点钟,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沈阿姨准时来到世纪大道.和她的一帮伙伴们一块跳广场舞。沈阿姨的团队已经有八年历史了,名叫“东方康乐排舞队”。他们的广场舞蹈团,构成了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上一处独特的市井生活风景线。
    广场舞正日渐成为市民生活一景,在摩登的上海亦是如此。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同样出自“草根”,广场舞团队与基层民众之间的冲突却屡见不鲜,这些广场舞团队被视为社会治理的顽症,舆论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之声,矛头指向其噪音大、霸占公共空间等。
    在把一种社会现象付诸骂名之前,我们需要用审慎的态度权衡它的功过是非。经验功能主义大师罗伯特.默顿认为,任何社会文化项目都同时发挥着正功能与负功能,只有在权衡正、负两方面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对社会文化项目做出理性的评判。“强势占领”广场背后,广场舞大妈们有着怎样的诉求?同济大学一调研组走进“东方康乐排舞队”,对长期稳定参与的重点成员进行了访谈。
    调研发现,团体成员以中年女性为主,被访者年龄在44~73岁之间,平均年龄58岁,绝大部分成员已经退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广场舞大妈,经历了岁月的波折、单位的瓦解,前者使其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机,后者带走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国企转型带来了大批工人的下岗.他们从熟悉的“单位”中走出来,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寻求着自我的重塑。房地产市场化催生了邻里和谐的消逝,而热络的弄堂生活已然成为回忆,取而代之的大都是每家每户冷冰冰的防盗铁门。
    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催生了新需求的产生,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诉求无法通过原有的国家体制得到满足。对这样一些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同质性的群体,广场舞这样的草根舞蹈团体正是一种基于他们的特定需求而产生的“自我满足型”草根组织。个体参与组织的过程就是他们追求自我满足的过程。
    对绝大部分成员而言,起初来跳舞的目的就是为了健康。尚未退休的王阿姨说,“早点开始锻炼,老了总归有好处的。”
    对健康的主动追求,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福利式的医疗保障制也宣告终止,原本由国家和单位全权承担的个人医疗费用,如今需要由个人与单位共同承担,导致普通城市居民的就医成本提高。
    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就医的支出在他们的日常花费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广场舞团队活动地点附近分布着多个老年人口集中的社区,不少成员曾经被关节病、“三高”等中老年常见病所困扰,“与其去看病,医保卡里的钱都花完,还不如自己出来锻炼”,这种想法很普遍。
    人天然有互动的需要,需要被人欣赏和倾听,对中老年人来说,这种需要尤其强烈。紧密的邻里人际关系是属于广场舞成员的时代记忆。然而,城市发展中出现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市区,却也使人们失去了以往在里弄、胡同中热络的生活方式。广场舞团队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提供社会交往的平台。
    3.现在广场舞不再是大妈的专利,大爷们也开始跳广场舞,扭得不亦乐乎。钟情于广场舞的大妈们,决心不仅要抢占内地市场,更要走出国门。
    2014年4月25日,某网友分享了中国大妈们开始进军国际广场舞的场景,“卢浮宫广场被中国人占领了”。照片中,大妈们穿着鲜艳的玫红色舞蹈上衣,搭配紧身黑裤子,动作整齐地扭起来,跳得甚是欢乐。
    2014年6月14日,据网友微博爆料,继中国大妈广场舞“攻占”巴黎卢浮宫后,莫斯科的红场终于“沦陷”了,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引来了莫斯科警察紧急赶到。“红场广场舞事件”发生后,网传中国大妈被警察驱离,后经过当事人证实属于网友误传。
    大妈跳广场舞,已经带来了种种矛盾。不堪噪音的市民,有对其泼粪的,甚至还有用土造枪支袭击的。前不久,中国大妈在美国大跳广场舞,最终导致居民报警,一时也成为新闻。相信不久之后,在美国的大妈,最终会入乡随俗,不在闹市跳舞了。但是,在中国的都市,虽然大妈们遭受种种“威胁”,却毫无撤退的迹象。
    都市是个超密集的居住形态,需要居民共享公共空间,约束个人的行为,注意不对他人形成不必要的打扰。公共空间理论上是对所有人都开放的,你可以在那里散步、遛狗、做小型游戏,过往行人与你大多相安无事。但是,如果一个群体长时间占据公共空间,那么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就具有了排他性。这并非完全不可,但要有一定之规。比如,在美国的都市,群体活动一般需要事先申请,并有警察保护,主办者承担费用,且执勤的警察费用很高。中国大妈在美国都市跳广场舞,如果是在春节等时候申请个中国文化节,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跳。那样警察就不会来抓人,而是来提供保护。
    那么,矛盾怎么解决?一方面,大妈找地方跳舞,关乎她们的身心健康。她们身心健康,又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这本是件好事。另一方面,居民住在拥挤的都市空间中,需要一个安安静静的歇息之所,总不能让人在家里也不得安生吧?很奇怪,在美国这种类似的冲突反而很少见。要知道,美国是个更为老龄化的社会,美国人中的大妈比例较中国还高不少。这样的冲突在美国不太可能发生的原因是其早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观念,对公共场所的使用有着一套明确规范。另外就是美国有相当发达的健身设施,吸收了那些精力充沛的大妈。
    美国的大都市,健身房多如牛毛。开始你可能觉得那不过都是些健身房而已。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健身房,瞄准的是不同社会群体的客户。比如,有些地方是帅哥美女去的,有些是大爷大妈去的。这并不是说大爷大妈不能去帅哥美女的健身房,这方面如果有硬性规定,那就成了歧视,肯定要吃官司。不同的健身房通过设施、教练、健身课程、价位等方式,走出自己的风格。年轻人出没的地方,有各种各样极限式挑战的课程,一定要让你汗流浃背,身体练到散了架为止。但以大爷大妈为主导的健身房,则另有一套:轻松的健身操、舞蹈、瑜伽、水中康复等应有尽有。老人来这里也并不仅仅是锻炼,更有社交。
    4.由于广场舞团队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因此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在政府管理方面,承办此类场地一般接触的是城管执法与环保局,基本不需要跟工商局、税务局、文化局等这类职能部门打交道,导致政府对于管理的不全面,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行使,参与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得以解决。由于没有工商部门的介入,此类经营场地一般都不具有严格的公平性,各个场地地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出现了有的场地由于“先到先得”,占据了有利的位置,规模和人群发展都占了优势,因此在调查中,规模较小场地的负责人也透露出了想要扩大规模但苦于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无奈。
    广场乱舞已成为让人头疼的难题,觅一个“你跳得快乐,我睡得安稳”的平衡点.貌似成了城市管理学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以致出现了高音炮、放藏獒、扔老鼠等恶性“破解”手段。针对广场舞扰民问题,有些地方文化管理部门与文化团队代表、市民代表签订广场文化活动公约.从场地、时长、时段、音量等方面对广场文化活动进行限制,对违规团队进行教育及处罚,收效明显。
    广场舞问题不应无解,为什么还会出现乱象呢?当执法办公室“移动”起来,从分散执法变成联合执法,将国家法规和地方实情有效结合起来,在有噪声的地方、群众举报的地方巡游往返,执法人员走出办公室切实抵达现场,让抽象的法律条文睁大执法的眼睛,辅以真诚的劝告和说服,就会出现不同的效应。
    让办公桌移动起来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职能转变,群众愿意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和进步。这样才能让执法行动延伸到每个有噪声的角落,让法治效力、法律条文跳出档案柜来到大街小巷,发挥应有的砥砺、督促和惩戒功效,让行政监督力、批判力和服务意识得到提纯、净化和优化,释放出朝气蓬勃的执法效力。
    5.此前,在解决广场舞需求与扰民之间的矛盾时,先是靠舞者与居民自律。矛盾突出之后.又想办法从道德层面做出调解。当发现道德已经不足以发挥作用之后,我们呼吁建立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约束和规范。
    2014年6月24日,西安市法制办发布《西安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对于市民关注的广场舞扰民,《意见稿》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及其附近的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庆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活动产生噪声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
    晚10点到次日7点,居住区不得进行广场舞等产生噪声的活动。公共场所管理者应当对噪声扰民行为进行劝阻,劝阻无效的,应及时报告有关管理部门。《意见稿》规定,如果在夜间,商业经营活动或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产生噪声严重扰民,单位将面临1万元、个人将面临1千元的处罚。此外,广州、深圳等地也已经将广场舞列入到立法议程。
    当然,道德层面的理解、法律层面的约束与规范等,都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解决广场舞矛盾,还同时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持。比如此前,在山东济南市,就有一些社区的老人,在跳广场舞时,用佩戴无线耳机的办法降低噪声,被人们称为“广场耳机舞”,受到了一致的认可与欢迎。再比如,复旦大学科学家表示已成功发明出广场舞噪音“逼停神器”——有源定向扬声器。其功能可以实现将音乐定向传播,无疑既解决了跳广场舞者的需要,也避免了扰民问题。类似的“技术支持”对于解决广场舞矛盾无疑更加实用,效果也更加明显。
    对此,相关技术研究者,还有必要集思广益,多研究与创新,从科学与技术层面多提供解决办法。而相关企业,也要看到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与经营的商机,积极参与投人生产,并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为新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做好准备。至于相关广场舞者、广场的管理者、老年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也需要加强思想认知,提高相关要求,为老人们提供一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老人们的广场舞设备进行技术升级。
    6.“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比较少,周末可以去公园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但平时晚上不可能去很远的地方,只能在居住区周边的公共空间里进行娱乐休闲活动,这从居民的健身、邻里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交流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好的,但另一方面,如果因此而产生了噪音等影响其他居民生活秩序的情况,矛盾就无法避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春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解释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时,李春青认为这与国人的文化习惯、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公共空间的使用管理等都有关系。
    “中国人爱热闹、爱扎堆”,这种文化习惯不仅体现在餐馆和公共场所的喧哗中,也体现在国人、特别是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选择上。“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是不适应特别嘈杂的环境的,而中国人比较喜欢热闹的环境,这也许是大妈们为什么特别钟情于将广场舞作为娱乐生活方式的原因之一。此外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很大,这直接导致了居住建筑的密度过大,公共空间中的私密性很难达到。”李春青说。
    除去文化习惯因素,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在设计上也缺乏人性化的理念。“居民在公共空间内的休闲娱乐活动,都是居民自己在适应环境,而公共空间的设计并没有主动引导人们的休闲娱乐行为。”在李春青看来,这是没有达到空间设计基本要求的。
    “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大多是由规划师直接设计的,再加上设计的速度特别快,当设计质量达不到适宜人的公共活动的时候,在公共空间跳广场舞就成为市民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李春青认为。
    我国城市的很多广场在设计理念上都追求大和仪式感,政府对广场的定位往往是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公共空间。对人性和人的行为的考虑反而比较少,“但是市民并不了解这种设计理念是不适合休闲娱乐活动的,只能凑合着用”。李春青认为,在并不适合人的需求的公共空间内进行休闲活动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相比国内的大广场,国外有“口袋公园”的设计理念,往往走进一条道路的小岔口就是一个居民区的小公园,这种公园都比较小,其公共性并不是那么强,却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需求。
    “我国目前在公共空间使用的管理方面尚有空白,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居民自发地维护空间使用的秩序。”据李春青介绍,我国在广场等公共空间使用方面的立法是比较少的,设计师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设计规范的要求,而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而进行的城市设计,这种城市设计跟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是并行的。但我国在公共空间部分的规划上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
    “建筑设计和规划需要去建委报批,但是城市设计没有要求,这在国内的管理上还是一个空白点,鉴于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对城市设计的重视是未来建筑与规划领域的一个趋势,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得到完善。”李春青说。
    公共空间的“公共”二字,就体现在既享有其中的权利,也必须遵守和履行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学会利用公共空间,学会尊重他人,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大化满足。
    7.到公园散步,经常能看到很多老年人占据着公园的各个角落,唱歌、跳舞、扭秧歌,往往声势都非常浩大,有些群体达到上百人。这种现象最近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因为中国现在有很多人移民到国外,在广场上跳舞唱歌的节奏已经蔓延到了纽约。有一些年轻人很看不惯这种现象,把这些人称作“大妈”,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称呼。
    这些人为什么特别容易在广场上聚集起来呢?这和中国的另一个现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人们却不爱读书,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但背后却有更深的原因.就是人们只是单纯为了获取知识功利性地读书,而没有独立的思想。新华书店建立之初,新书一本接着一本地上架,那时新华书店是人们充实自己思想的地方。然而现在,新华书店里面已经看不到技术书和高雅的精神作品了,放眼望去充斥的是配合出国风潮的外语教材、配合中学考试的课外材料.以及考研习题、计算机多媒体、汽车修理、家庭装潢等书籍。
    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北欧,那里的人特别爱读书,哪怕在公园里,也有很多坐在长椅上读书的人,而我们国家在公园里读书的人很少,老年人在一起就唱红歌、跳舞;年轻一点的人聚在一起就打牌。读书和这些活动有一个区别:读书是一种个人活动,非常孤独,是一个人在和历史对话、跟古人对话、也跟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而这些活动是整个群体互动的过程。
    其实,无论是读书还是广场舞,都不过是人们追求文化生活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不该厚此薄彼,去进行一次次的对高雅文化与通俗娱乐孰先孰后的辩论。但如果问大妈们“广场舞到底有什么魔力?”她们的回答往往是:不跳广场舞还能干什么?忙碌了一辈子的大妈们,在大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从围着单位转、围着土地转到现在成了社区人,过去一直没有什么爱好,老了还真不知道干什么。跳广场舞可能只是带孙子之后的一种“补缺”,如果有其他选择,未必就会去跳广场舞,最起码不会只跳广场舞。这也体现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上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如果大妈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和可选择余地.岂会集体涌向广场舞?喜欢健身的大妈能找到合适的场所,何至于产生扰民问题?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引导大妈们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兴趣,为“精神养老”提供条件;加大公共空间建设投人,在资金和规划上优先保证“身边的文体馆”,为老年人的娱乐健身提供足够空间,这才是根本之策。
请结合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思考,以《公共空间与精神诉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公共空间与精神诉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产生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2014年,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从自家社区跳到了莫斯科红场,使得这项源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的民间艺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放狗、鸣枪、高音对轰等负面新闻却频现报端,人们惊讶地发现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的广场舞竟然扰民已久,中国大妈的精神诉求与社会大众的空间守护由此涌上“潮头”。 广场舞大妈为满足其业余的精神文化生活,长期抢占公共空间,对其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扰民并非大妈本意,受历史原因影响,大妈们受教育水平有限,业余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只能通过广场舞来填补,而不合理的公共空间管理、短缺的公共资源,又使得个人的休闲娱乐需求无法被满足。其实,这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稍加调整反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合理规划的公共空间可以为精神诉求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群居和一”,而源自西周的里坊制被街巷制替代,正是说明我国百姓爱扎堆、喜热闹的生活习惯需要一个公共空间来满足社交文化所需。然而,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突飞猛进”,城镇人口与日俱增,公共空间日渐逼仄,既无法满足文化休闲之需,更遑论社会交往之求。其实,“广场舞”的纷扰正是在提醒政府须对公共空间合理规划。有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空间。设计科学的公共空间有利于社会大众开展文化交流,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如此一来,传统文化生活方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和谐新局面。 不断延伸的精神诉求可以缓解公共空间短缺带来的压力。广场舞的兴盛体现了百姓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如果只依靠广场舞来丰富生活却不免凸显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单调。如果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选择,就不会有那么多大妈将广场舞作为其生活的“补缺”。所以,政府要加强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兴趣,为其扩宽“精神空间”提供条件。同时,要培养群众爱读书的良好习惯,通过不断读书、学习充实其精神生活,也有利于其接受其他的文化休闲活动。读书是相对个人的活动,对公共空间的要求较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不断扩宽自己的精神空间。休闲娱乐的方式不断增多,就不会一味诉诸广场舞,这样的“分流”有利于缓解公共空间短缺的压力。 无论是公共空间,还是精神诉求,其实都是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但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在公共空间里享受权利的同时,理当遵守和履行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学会利用公共空间,学会尊重他人,在丰富自我精神的同时缓解公共空间的压力,给更多人追求文化生活的机会。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yV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选调生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