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工业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的客户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资料显示,其2007年12月21日的资产总额为18000万元

admin2014-08-30  29

问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系工业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的客户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甲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资料显示,其2007年12月21日的资产总额为18000万元,利润总额为150万元。
   A和B注册会计师接受北京ABC会计师事务所的指派,于2007年11月底对甲公司进行预审,以便为编制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计划提供依据。A和B注册会计师将甲公司资产总额的0.5%作为2007年度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经了解,受到2007年初股市大幅攀升的影响,甲公司在2007年初进行了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在内的多项业务。由于甲公司以前年度很少发生此类业务,审计项目组决定将这类新近发生的特别业务作为特别风险加以应对,从而不依赖相关的内部控制。
   除此之外,项目组确定作为特别风险加以应对的业务还包括2007年度发生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业务。
   2008年3月5日至10日,A和B注册会计师在上午预审的基础上,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的重要项目实施了外勤审计工作,并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和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业务为审计的重点领域。2008年3月15日,ABC会计师事务所向甲公司正式提交了审计报告。
   资料一:
   A和B注册会计师承担的预审工作主要包括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两个方面。其中,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对甲公司的除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以外的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而风险应对的核;而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设计和实施针对性的实施实质性程序。
   在预审过程中,发现了以下情况。
   (1)为使采购业务的不相容职务彻底分离,甲公司规定采购人员不得参与验收。每次收到供应商发来的货物后,必须由财会部门负责采购业务会计记录的人员进行验收登记,只有当所收货物与订购单一致后,采购部门才能开具付款凭单。
   (2)财务部门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对请购单、购货发票、结算凭证的签字、盖章、日期、数量、金额等进行严格审核;
   (3)按照甲公司与乙公司签署的购货合同,自收到E材料起10日内向乙公司付清款项者,甲公司可自动获得10%的现金折扣。在审查10月份发生的一笔购货业务的会计资料时,A和B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在2007年10月16日收到E材料,于18日按购货发票所列金额(30万元)的90%向乙公司支付了27万元的货款。财务人员对此笔付款作了借记原材料27万元、贷记银行存款27万元的记录。
   (4)在选择甲公司的债权人作为应付账款的函证对象时,A和B注册会计师按照应付金额的大小,选取了金额最大的10个客户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发函询证。
   (5)甲公司2007年7月15日购入并安装价值5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3年、预计残值率为1%的生产用机械设备1台,当日投入生产。由于设备的特殊性质,在使用后的前3个月内,随时可能需要进行调试。根据这一情况,甲公司决定从2007年11月起对此设备开始计提折旧。据了解,该设备所生产的F产品均已入库但尚未销售。
   (6)甲公司于2007年初开始建造G办公大楼,5月份完工并已投入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9月底才办完竣工决算手续。该办公大楼的竣工决算价值为280万元,预计使用期限为30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甲公司于10月份作了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G办公大楼                                   2800000元
     贷:在建工程—G办公大楼                                      2800000元
   并于当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7)甲公司自2000年起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H公司一座原值600万元、1999年末完工、预计使用年限为1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的小型写字楼,作为本公司的实验楼。合同显示的融资租赁期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2007年1月,为适应实验的特殊需要,甲公司在继续使用情况下耗资200万元对该实验楼进行了装修,并已于 2007年6月末装修完毕。由于此次装修可以满足未来10年的实验需要,甲公司自7月始按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8万元对此项固定资产装修计提折旧。
   (8)甲公司于2003年7月对其产品展厅进行了装修,装修费用为60万元,装修的预计净残值为0,预计下次装修时间为2013年。由于生产经营的需要,甲公司决定将该展厅改造成职工宿舍,相关改造工程于2007年7月开工。甲公司于7月份将尚未计提折旧的装修费用54万元计入管理费用。
   (9)甲公司于2007年初以经营租赁的方式租入丙公司的尚可使用期限为20年的成品仓库一座,租赁期限到2014年为止。甲公司在租入该仓库后,立即按照8年使用期的标准进行了装修,支付的装修费用为80万元。此项固定资产装修的预计净残值为0,甲公司当年采用直线法计提了10万元的折旧。
   (10)甲公司2007年11月份因一项债务重组导致了20万元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财务人员对此作了冲减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资料二:
   在针对重点审计领域实施审计程序后,A和B注册会计师发现了以下需要加以重点考虑的事项和情况:
   (1)甲公司于2007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到期日为2010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甲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947.50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20万元。甲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5%,甲公司的会计资料显示,此笔业务按年计提利息,且不以复利计算利息。会计资料显示,甲公司对此笔业务进行了如下会计处理:
   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967.50
     贷:银行存款                                                 967.50
   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的投资收益=967.5×5%=48.38(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8.38-1000×4%=8.38(万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40.00
                     —利息调整                               8.38
     贷:投资收益                                                48.38
   (2)甲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5年期,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1月5日支付上年度的利息,到期日为2011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最后一次利息。甲公司购入证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实际支付价款为1005.35万元,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甲公司购入后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购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6%,按年计提利息。20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930万元(不属于暂时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关资料显示,甲公司对此笔业务进行了如下的会计处理:
   20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时,所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持有到期投资—成本                                    1000
       应收利息                                      1000×5%=50
     贷:银行存款                                             1015.3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4.65
   2007年1月5日收到上年度利息时,所做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50
     贷:应收利息                                                     50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1000-34.65)×6%=57.92万元,应收利息=1000×5%=50万元,“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57.92-50=7.92
   借:应收利息                                                    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92
     贷:投资收益                                                  57.92
   (3)2006年1月5日,甲公司向C公司销售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 500万元,增值税额为85万元,至2007年9月30日尚未收到上述货款,甲公司对此项债权已计提5万元坏账准备。
   2007年9月30日,C公司基于财务困难,提出以其生产的一批产品和一台设备抵偿上述债务。经双方协商,甲公司同意C公司的偿债方案。用于抵偿债务的产品和设备的有关资料如下:
   C公司用于抵债的产品的成本为200万元。为该批产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00万元,增值税额为51万元。用于抵债的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账面原价为434万元,至2007年9月30日的累计折旧为200万元。C公司清理设备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
   甲公司已于2007年10月收到C公司用于偿还债务的上述产品和设备。甲公司收到的上述产品作为存货处理,收到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处理。甲公司编制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317.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坏账准备                                                      5
   固定资产                                                  211.6
   贷:应收账款                                                   585
   (4)甲公司2007年1月30日将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筑物)转为本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办公使用。该建筑物2006年12月31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成本19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2007年1月30日的公允价值为2070万元。转换日该建筑物的尚可使用年限为1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07年1月 30日,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2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2000
                     —公允价值变动                              100
   2008年底,甲公司对该项建筑物计提了折旧,相应的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22.2
     贷:累计折旧                                              122.2
   (5)2007年4月10日,甲公司购入D公司的股票200万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 10元,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元。甲公司另支付相关费用10万元。当日所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00×(10-1)+10=1810
       应收股利                                                   200
     贷:银行存款                                                   2010
   12月31日,每股市价9.3元,甲公司作了以下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9.3-1810=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上述股票对外出售100万股,每股售价为9.4元。当日进行了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9.4=94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810÷2=905
         投资收益                                                     85
   (6)甲公司采用实际成本对发出材料进行日常核算,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并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在本题核算时甲公司和E公司均不考虑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甲公司用于生产新产品的甲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20万元,至2006年末,该设备已提折旧 18万元,可收回金额均为86.4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
   2007年4月30日,因停止生产新产品,甲公司不再需要甲设备,并决定将甲设备与E公司的一批A材料进行交换,换入的A材料用于生产B产品。双方商定设备的公允价值为 80万元,换入原材料的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60万元,增值税额为10.2万元,甲公司收到补价9.8万元。会计资料显示,甲公司对此项交易进行了如下财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88.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5.6
       累计折旧                                                   16.2
     贷:固定资产                                                     120
   借:原材料                                                       6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
       银行存款                                                    9.8
       营业外支出                                                  8.2
     贷:固定资产清                                                  88.2
   (7)2007年5月,甲公司以480万元购入F公司发行的股票6077股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此支付的手续费为10万元。购入当日,甲公司对此笔交易作了如下会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80
       管理费用                                                    10
     贷:银行存款                                                    490
   2007年6月30日,股票市价为7.5元,8月10 13日,F公司宣告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甲公司均未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后,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2
     贷:投资收益                                                 12
   12月31日,股票市价为8.5元,甲公司决定继续持有该股票,并作了如下账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要求:审查甲公司对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编制相应的审计调整分录。
   (8)甲公司原持有G公司60%的股权,其账面余额为6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2007年12月6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对G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中的1/3出售给H企业 (当日G公司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6000万元),取得价款3600万元,当日作了以下处理:
   借:银行存款                                             36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000
         投资收益                                              1600
   甲公司原取得G公司60%股权时,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9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自甲公司取得对G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G公司实现净利润为5000万元。假定G公司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除所实现净损益外,G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甲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审计中发现,甲公司没有将出售1/3股权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4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的G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4000-9000×40%=400万元作进一步调整。
   在出售20%股权后,甲公司对G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在G公司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G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G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甲公司基于处置投资后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G公司自购买日至处置投资日期间实现的净损益为5000×40%=2000万元,相应调整增加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
     贷:盈余公积                                               2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00
   要求:
   (一)针对资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凡属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情况,请根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逐一判断甲公司的相关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你认为存在缺陷的,请具体指明;
   (2)凡属于业务、交易的会计处理方面的情况,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指出所述经营活动及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简要说明原因。需要X公司进行调整的,请直接列出相应的调整分录。
   编制调整分录不考虑所作分录对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期末结转损益类科目的影响。涉及应交税费的,应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下同)。
   (3)凡属于审计策略或审计程序方面的问题,请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指出注册会计师做出的审计决策是否存在缺陷或不足之处。如存在,请具体说明。
   (二)逐一审查资料二中所述各项,指出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X公司进行调整的,请直接列出相应的审计调整分录。
   (三)假定除上述情况外,甲公司所有其他业务的处理均符合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除资料一情况(7)和资料二情况(3)、(5)外,甲公司接受了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其他所有审计调整建议,请代A和B注册会计师确定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并代为起草审计报告。

选项

答案(一) (1)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的规定,采购、验收、记录三项职务属于不相容职务。甲公司的将验收业务交由记录人员办理,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 (2)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的规定,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对采购发票、验收凭证和结算凭证进行严格审核。甲公司在相关规定中,没有包括对验收单的审核,大大增加了付款的风险。 (3)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应按购货发票的金额入账,待实际取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据此,甲公司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原材料—E材料 30 贷:银行存款 27 财务费用 3 可见,A和B注册会计师应提请甲公司进行以下调整: 借:存货 3 贷:财务费用 3 (4)应付账款的首要审计目标是完整性,因此,除了金额较大的债权人以外,还应将哪些金额不大、甚至金额为零,但往来频繁的供货商作为重要的函证对象。在确定函证对象时,没有考虑到这一标准,属于重要的审计缺陷。 (5)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甲公司应从2007年8月份开始对此电子设备计提折旧。甲公司的做法实际上漏提了该设备3个月的折旧,应建议补提。由于所生产的P产品均已入库,应建议甲公司进行以下调整: 借:存货 4.125 贷:固定资产—E设备 50×99%÷36×3=4.125 (6)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建工程应在投入使用后按照暂估价值计入固定资产,待办理完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进行调整。甲公司对于G办公大楼应从5月份按当时的暂估价值计入固定资产账户,6月份开始计提折旧,9月份按竣工决算价值适当温整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的入账价值。但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由于甲公司的做法只影响到2007年度财务报表中的累计折旧项目,并不影响其他项目。因此只需建议甲公司作以下调整: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累计折旧 3 贷:固定资产—G办公大楼 (280-10)÷(30×12)×4=3 (7)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装修费用应在两次装修期间(10年)、剩余租赁期限(4年)和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11年)三者中最短的期限内(4年)计提折旧。甲公司的做法实际上少提了实验楼的折旧,应建议补提2007年1至11月间少提的部分(200-8)÷(4×12)×5-(200-8)÷(12×10)×5=20-8=12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计提的累计折旧 12 贷:固定资产—实验楼 12 (8)按规定,该项装修费用中尚未计提折旧的54万元应计入2007年度的营业外支出。 注册会计师应建议甲公司作以下调整: 借:营业外支出 54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累计折旧 54 (9)经营性租赁的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的折旧年限应当是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期限两者中较短者,即10年。在采用直线法折旧的情况下,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应为8万元。注册会计师无须提出调整建议。 (10)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因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净收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A和B注册会计师应提请甲公司进行以下调整: 借:营业外支出一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20 贷:营业外收入 20 (二) (1)甲公司购入债券时应以债券面值作为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价值,而不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注册会计师本应建议甲公司进行审计调整。但由于相应的审计调整分录仅涉及“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的明细科目: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32.5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2.50 并不影响财务报表上“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的金额,注册会计无须建议A公司调整。 (2)甲公司已作的会计处理都是正确的,但在年末发生减值后没有按规定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应建议补提。相应的审计调整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5/35+10-1000×5%+7.92-930=43.27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43.27 (3)甲公司应作的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借:库存商品 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坏账准备 5 固定资产 200 营业外支出 29 贷:应收账款 585 可见,甲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原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29万元分摊到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的价值中,这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建议甲公司进行以下审计调整: 借:营业外支出 29 贷:存货一库存商品 17.4 固定资产 11.6 (4)甲公司2007年1月30日将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固定资产时,应以转换日(而不是上年末)该项建筑物的公允价值作为固定资产(借方)的入账价值,应建议进行调整;同时,作为贷方科目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分别在“成本”与“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下分别记入1900万元与100万元。由于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这两个明细科目均应合并到“投资性房地产”项目下,注册会计师可不建议甲公司进行调整。相应的审计调整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7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70 在此基础上,应建议甲公司相应的调整2008年应对该建筑物计提的折旧。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2070÷15×11/12-122.2=4.3 贷:固定资产 4.3 (5)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出售股票时,应作的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00×9.4=94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2=2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810÷2=90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2=25 投资收益 35 可见,甲公司所作的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建议进行以下审计调整: 借:投资收益 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5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2=25 (6)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对甲设备计提减值准备102-86.4=15.6万元,2007年1至4月,甲设备应计提的折旧为86.4÷4×4/12=7.2万元,设备的账面价值=86.4 -7.2=79.2万元,因此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金额应为79.2万元。正确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86.4-86.4÷4×4/12=79.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2-86.4=15.6 累计旧 18+7.2=25.2 贷:固定资产 120 借:原材料 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2 银行存款 9.8 贷:固定资产清理 79.2 营业外收入 0.8 据此应建议甲公司作以下审计调整: 借:固定资产 9 贷:营业外支出 8.2 营业务收入 0.8 (7)购入股票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借方应为490万元。甲公司记录的480万元不正确,应建议调整。调整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 贷:管理费用 10 2007年6月30日股票市价下跌时未进行会计处理,不影响该笔业务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2007年8月10日P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甲公司应作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的处理,待收到现金股利时再作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的会计处理。因甲公司在当月已经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其所作的处理亦不影响相关业务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 12月31日,甲公司应作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8.5-490=20、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的会计处理,其所作的会计处理不正确,应建议调整。调整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以上两笔调整分录可以可并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 贷:管理费用 10 (8)甲公司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4000-9000×40%=400万元为商誉。按规定,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甲公司所作的其他会计处理均符合相关的规定,无须建议调整。 (三)资料一(7)、资料二(3)、资料二(5)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的综合影响情况如下表所示。 [*] 由于对利润总额的影响额达到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表明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中存在着重要错报。A和B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代为起草的审计报告如下:                        审计报告 甲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计了后附的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财务报表,包括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07年度的利润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甲公司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 (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 (3)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除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事项外,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我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工作还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做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以及评价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由于甲公司未按会计制度规定对融资租赁的实验楼计提折旧、对非货币性交易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分别导致2007年度管理费用少提12万元,营业外支出虚减29万元,投资收益虚增50万元,并使2007年度利润表的利润总额项目虚增91万元,属于重要的错报。我们建议甲公司予以调整,但甲公司拒绝接受。 四、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除了前段所述三个事项的影响外,甲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甲公司2007年 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07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ABC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A(签名并盖章) (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B(签名并盖章) 中国北京市 二○○八年三月十五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MzGQ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审计题库注册会计师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