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的货架上顺手拿了一袋话梅糖就吃起来。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把小刚叫来谈话:“听说昨天你拿了超市的糖?”“我吃了一袋话梅糖,可好吃了!”“你怎么能随便拿人家的话梅糖呢?”“我想吃。”小刚很干脆地回答。“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随便

admin2013-04-05  30

问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的货架上顺手拿了一袋话梅糖就吃起来。同学把这件事告诉老师。第二天,老师把小刚叫来谈话:“听说昨天你拿了超市的糖?”“我吃了一袋话梅糖,可好吃了!”“你怎么能随便拿人家的话梅糖呢?”“我想吃。”小刚很干脆地回答。“你想吃也不能自己随便就拿呀!”“我们家吃东西,从来都是自己随便拿,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小刚天真地回答。“你知道家里的东西哪里来的吗?”“妈妈买的。”“妈妈为什么能买呢?”“妈妈有钱。”“妈妈的钱从哪里来的呢?”“公家发的。”“公家为什么要发钱给妈妈?”“妈妈每天上班干活。”“对呀!妈妈为公家工作,公家发工钱给妈妈,妈妈用工钱去买东西,如果不给钱,她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吗?”“不能。”小刚若有所悟地摇摇头,“对了,营业员叔叔说我是小偷。”“你不是小偷,你分不清,拿人家的东西和拿自己家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老师,我懂了,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今后我再也不会拿别人的东西了。”“你真是个好孩子!”这段师生的道德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哪一种品德要素?它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选项

答案这段师生对话直接改变了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的基础。教师从“知”人手进行教育,为该生改正错误,形成良好品德打好基础。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因素构成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这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习惯。由于知、情、意、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有了“知”,即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有了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才能获得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为道德行为做了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869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