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

admin2011-01-08  46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的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件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十一五”期间,我国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间,全国114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到2010年底,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已达7%~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3平方米。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将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速跑”阶段。保障形式继续以包括廉租房在内的公共租赁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政策性产权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等实物住房保障为主,同时结合租金补贴。
   未来五年,全国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大约是过去10年建设规模的两倍,同时,每年还将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以上。2011年全国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比上年增长70%以上,创历年之最。目前,上述任务已分解到各地政府。
   通过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同时改善一部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
   2.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的推出表明,未来几年,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棚户区住户和农村危房户等住房困难群体,将根据其住房困难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陆续享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将会进入一个保障房分配的高峰。
   近年来,保障房分配过程中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各种政策优惠房存在寻租空间。对此不少专家指出,保障房数年后可以上市交易的相关规定,使得不少人试图以较低成本申请入住保障房,再转手倒卖以获得高额利润,这是保障房申请时出现瞒报、虚报、假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1年1月26日召升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渊,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月25日,S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称,S市拟舰划确定“已分配保障性住房原则上禁止上市交易”,“文现保障性住房存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的机制”。
   在2011年的地方“两会”上,公租房一词频繁出现。虽然同为无产权的保障房,但公租房覆盖面史广,涵盖了城市“夹心人群”和外来人口。以H市为例,H市公租房适用对象非常广泛。可见,公租房正成为各地保障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认为,保障房分配过程中可以改进的余地还很大,首先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制度,严格界定保障对象,加强保障性住房申请受理的源头管理,避免中、高收入阶层的投机行为导致社会不公现象。此外,保障房的公示制度也要进一步规范,健全保障性住房审查公示和社会监督机制。
   3.继N省M县电力局、A省电力等企业被曝出集资建别墅群后,央行Z支行一个集资别墅项日近口也陷入舆论漩涡:该支行集资建的别墅,有员工嫌其“位置偏僻”而转售他人。几乎同时,媒体也曝出H省Y市经济适用房被某些公职人员“团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申购者比例近20%;X省Q市首例限价房项目成为当地干部福利房且被大肆高价倒卖牟利……
   保障房究竟该保障谁?这个问题本来应该很清晰。但为什么在现实中竟屡屡“好经被念歪”?尤其是,当下还出现了一种保障房被一些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当成“福利盛宴”的趋势。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楼市还不到20年,计划经济形成的单位福利分房制度尾大难除,导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无论在制度还是立法上都比较滞后,存在保障主体界定模糊、收入线划分不合理、建设资金及房源缺乏、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时下,一些单位和部门打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旗号,征地要钱,为本单位职工和领导干部建设高标准住宅而屡屡得逞,其实就是钻了这些政策的空子。因此,从法律上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是防止资本和权势浑水摸鱼的重要前提。还要看到,从立项、建设到销售,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不断,利益驱动是违规操作的主因,监管不力则为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公众对这些集资建房、骗购牟利等行为很是愤慨,原因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本质上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单位福利分房的翻版,更不是资本、权势的逐利场,而是由政府之手牢牢掌控的、专为低收入群体量身定制的“安居房”,理应成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在当前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背景下,如何防止“保障房”异化为“福利房”,不仅关系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政府承诺,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领域的分配正义。保障房既要重视建设,也要关注分配;既要通过各种方式“扩容”,也要始终恪守其“社会保障”的公共属性。
   4.据新华社报道,S市近口再次查出有:300户涉嫌造假骗购保障房,有一些造假家庭的资产甚至超过了百万。其实,S市爆出的涉嫌造假骗购保障房事件并非个例,国内一些地方虚假申报、骗购骗租、转租转售等违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2009年W市一经适房申购过程中出现“六连号”:2010年,B省C县相关部门内部操作,经适房申请名单中,不乏官员的身影……保障房在分配过稃中一次次出现问题,让外界对保障房的分配不得不充满担忧。
   专家指出,今后,我国保障房建设规模将越来越大,全国很有必要加强数据化、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业内人士建议,应加快推动建市件房保障、房地产、民政、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亭机制,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查系统,直接查看申请家庭的存款账户、股市账户、纳税记录、房产登记、公积金缴纳等情况,从而了解中请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提供申请保障性住房所必需的核查报告。
   福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王阿忠提出,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分配公示申请人终审信息时,首先要做到信息透明,把准入门槛要求的信息全部依法依规公开,并最大限度地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分配环节尝试了引入社会监督。2010年,重庆市拿出1000万平方米公租房接受申请摇号配租。整个摇号配租过程都是在公证处公证人员的监督下进行,部分重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监察部门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公租房申请人见证了摇号配租过程,当地电视台还进行了现场直播。
   2009年6月,D市实施了国内首部保障房管理的地方法规《D市社会保障性件房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出租、转租、转借、调换、经营、转让社会保障房,擅自装修和改变房屋用途,损毁、破坏和改变房犀结构和配套设施的行为,拒不改正的,管理部门将收回房屋,并对相关责任人处以2000元以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另外,无故夺置6个月的,将收回保障房。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要在各地立法探索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法律,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住房保障工程中的责任,又要规范保障房分配、运营、流转环节中存在的种种混乱局面。
   5.2011年建设1000万套,未来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可以说,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建设速度都将是前所未有的。“缺钱、缺地”——2010年12月27日G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市住房保障办主任L在向市人大汇报住房保障工作时指出,明年G市需要的保障房建设资金超过80亿元,目前资金尚存在缺口。此外,G市保障房建设还面临着供地不足、配套不足等难题。
   历来以“不差钱”著称的G市保障房建设也开始缺钱了,由于G市明年要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力度,解决更多“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大手笔的投入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目前,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在政策上已经明确,可以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和销售经济适用住房保证建设资金的投入。从G市国上房管局获悉,由于公共租赁房占保障房建设比重将会大幅度提高,按现行土地出让纯收入的10%难以支撑。
   据统计,2010年1月到11月,G市完成保障房建设投资24.3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2011年G市保障房建设资金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近3倍。根据统计,G市2010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大约为347亿元,按照以往10%的土地出让金支持保障房建设,也仅能提供34.7亿元的资金,距离80亿元的资金缺口仍十分明显。
   L透露,在现有资金来源渠道基础上,市住房保障办正在研究适当增加土地收益在保障房建设上的比重,并探索运用保险资金、信托资金和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拓宽保障房融资渠道。
   据介绍.目前新增建设用地用于保障房建设的用地指标不足,已有的保障房土地储备基本属于红线储备,征地拆迁难度很大,从储备到供地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利用存量用地、回收闲置土地、“三旧”(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改造用地用于保障房建设力度还待政策上予以明确。
   G市住房保障办今年新增土地储备项目7宗,用地面积430公顷。这个储备规模已经超过G市2010年的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但要想将“三旧”改造用地变为保障房用地,仍面临着不少困难。2010年初原计划将T区广园东路以北的石化院6.5万平方米土地用做保障房项目用地,但后来冈为该企业员工反对而使这一保障房项目建设计划落空。
   L表示,将加快制定今后5年保障房用地的规划选址,建议有关部门在保障房朋地选址上尽量考虑低收入人群出行方便的近郊区和地铁沿线,优先使用“三旧”用地和闲置上地。
   6.2010年5月,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昌平区旗胜家园楼盘,仅用于指轻轻一戳墙壁,灰土便纷纷下落,楼梯上很多混凝土已经落光,露出细细的钢筋。更有业主在网上爆料,该小区的墙壁还被大风吹裂。2009年12月,该小区还出现楼内水管频频被冻裂的现象。
   除此之外,2009年被称为“墙脆脆”的海淀区两三旗瑞旗家园限价房,2009年一边荣登十大“魅力社区”榜、一边严重漏水的危改小区广渠家园,以及2007年卫生间大面积漏水的昌平区回迁房五福家园,也都因质量问题被披露在公众眼前。
   据2010年5月12日《中国质量报》报道,W市丽华苑小区开发商之一的中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预算部经理P就表示:限于造价原因,部分建筑材料只能使用“相关部门允许的材料”,如外墙墙面砖之间的沟缝,若采用防水涂料同然防水效果好,但实际使用的足水泥砂浆。
   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刘幸介绍,混凝土强度往往用C加上数字来表示,对于混凝土强度的要求,一般会允许上下3%~5%的误差,而作为混凝土提供方,大部分往往会按照规范的下限生产,例如C30强度的混凝土,混凝土商往往就只做到C29,“现在混凝土强度普遍不够,但如果与标准相差太多,就是废品”。刘幸说,如果混凝土强度不够,不仅在自然灾害发生时防震能力差,在平日也有垮塌的可能。
   最近因揭露G市地铁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备受媒体关注的工程师J说道:“这中间肯定是有利益驱动的,而监理方缺位显然是‘睁只眼闭只眼’,双方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关系。”
   除了利润被限制,导致某些开发商利欲熏心外,对于保障房质量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层层转包也是常见现象,而在层层转包中,监管的缺失导致问题重重。
   7.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十二五”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将进入快速推进期,但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仍缺乏立法保障,实施主要靠地方自发的摸索,保障房建设方式、保障标准、保障方式、退出机制等也以地方的“土政策”为主。
   按照国发[2007]24号及住建部等部门的有关政策及规章,各地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但经调查,全国大部分地区所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是以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形式出台,而不是以政府文件或地方性法规形式出台,而且国家也尚未出台《住房保障法》,导致对社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缺乏约束力、强制力和执行力,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点。各地保障性住房体系在工作机制、工作体制运转模式上良莠不齐。大部分地方政府住房保障的机构为临时、非政府管理部门,尤其是基层实施部门,存在机构不健全,人员、经费不足等问题。
   面对今后如此浩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应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住房保障安居工程顺利推进,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住房保障工程中的责任,规范保障房投资、建设、分配、管理运营、保障对象退出、流转等各个环节。
   8.在房价如此诡异的今天,房子,总那么令人纠结。几年前,我们说房,总会讲到“夹心层”:他们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也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如今,随着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覆盖范围的扩大,这个“夹心层”的住房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而另一个群体的住房问题却来了。
   他们,有高等学历,有一份好的工作,被称为白领、人才。但面对动辄几百万元的房子,他们无奈地发现,自己成了新的“夹心层”:既够不上经济适用房的申购门槛,也买不起昂贵的商品房。
   2010年5月14日,E市召开全市保障性件房工作会议,省委常委、E市委书记F提出,在坚持“六房并举”的同时,要切实加大公共租赁房、拆迁安置房、人才房的建设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的结构。推动保障性住房由租售并举、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转变。
   2010年11月初,E市出台的《人才专项用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到2012年,E市将建设人才专项用房150万平方米,今后“人才房”推出量,将明显“扩容”。
   9.2011年全国两会网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如何加大保障房建设”名列前茅。据件建部估算,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称,将国家及地方政府各种资金来源考虑在内后,仍有近万亿元的资金缺口。
   今年建设1000万套,未来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以上。可以说,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建设速度都将是前所未有的。那么,资金从哪里来呢?建设资金不够或者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如何建设?又如何按期交付使用?
   要让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足额到位,首先必须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的认识。只要各级政府对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认识上去了,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地方政府绝对有能力、有办法来筹足建设资金。一项好的政策,只要地方政府坚决落实,困难一般都能够克服;只要地方政府不落实、不执行,小困难也可能变成大困难。
   其次,一定要把保障性住房当成产业来看待、来经营。保障性住房是一项长期任务、长期项目,其建设、分配,而且今后物业管理、修缮、维护等都是长期性的。因此,保障性住房必须当作一个产业来经营,实行“政府主导、商业运作”。政府需要做的是,牵头建设、监督监理、保证质量,给予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公平合理分配等。而具体施工建设、维护管理等必须交由开发企业、物业企业经营管理。开发企业、物业管理根据商业运作进行,政府必须尽快建立保障性住房在土地、税费、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这是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一步。
   中国银监会已经要求商业银行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每年新增贷款在8万亿元以上,如果5%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贷款就是4000亿元。商业银行支持保障性住房贷款,为了保证其收益不受损失,财政可以适度给其贴息一部分,把贴息这部分优惠给予保障性住房购买对象。
   10.Z省委常委、E市委书记K在2009年12月15日召开的人才专项用房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要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坚持原则、分类解决,强势推进人才专项用房建设,打造人才保障性住房体系“E市模式”,确保E市在解决人才住房问题上走在全目全省前列。
   K指出,近年来,E市市委、市政府在解决“住房难”问题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廉租房实现了“应保尽保”,经济适用房做到了“房等人”,危旧房改善工程基本完成,拆迁安置房有望三年内实现“房等人”目标,人才号项用房建设和申购取得了新成效。但当前E市破解“住房难”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两个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E市实际。进一步破解“住房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居者有其屋”和“两个房等人”目标,让每一位E市人安居乐业。
   建设人才专项用房,是E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展E市的一项必然选择,是进一步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来E市创业发展、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打造长三角洲地区“人才高地”的必然选择。要按照“扩面、稳价、提质”的要求,打造人才保障性住房体系“E市模式”。“扩面”,就是要制定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拿出1500亩土地,建设150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用于解决人才住房问题,同时将申购对象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各行各业,只要符合条件的人才,都可享受人才专项用房。“稳价”,就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提供行政划拨土地,减免各种配套费用,按照成本价出售人才专项用房,确保人才专项用房售价控制在同类地段商品房价格一半以内,决不在人才专项用房上赚一分钱。“提质”,就是要拿出“黄金地段”土地,实施代建招标,由品牌房地产公司代建人才专项用房。
   K强调,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必须总结经验,坚持“租、售、改”三位一体方针,坚持“六房并举”总体要求,以实现“两个房等人”为目标,以解决“两个夹心层”住房问题为重点,以出台人才专项用房政策为突破口,加快打造保障性住房体系“E市模式”。当前特别是要加快人才专项用房建设,打造人才保障性住房体系“E市模式”,确保E市解决人才住房问题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给定资料2”中指出,当前保障房分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结合给定资料,请你提出相应的建议。
   要求:全面、有针对性、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一是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制度,严格界定保障对象。加强保障性住房申请受理的源头管理,避免中、高收入阶层的投机行为导致社会不公现象。 二是原则上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实现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和人才中循环分配机制。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等基础工作。加快推动建立住房保障、房地产、民政、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四是健全保障性住房审查公示和社会监督机制。公示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并最大限度地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五是加快立法工作,制定更严厉的惩处标准。出台基本住房保障法,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住房保障工程中的责任,规范保障房分配、运营、流转环节中存在的种种混乱局面。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sA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