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admin2019-02-01  27

问题 试述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选项

答案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通常将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是关于义务教育性质和目的的规定,同时也涉及我国整个教育的目的。 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虽几经变换,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总的来说,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育目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第一,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第二,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第三,坚持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要求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具有全面的个性。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E1V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