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作用和对策。

admin2019-06-14  429

问题 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作用和对策。

选项

答案(1)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般有三种类型: 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的增长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货币供给的扩张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唯一根源,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除此之外,还有:一是政府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赤字,靠透支来弥补。二是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三是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 ②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成本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仅仅是物价上涨的最初动因,政府为维持其就业和产出目标而采取的扩张性政策是价格水平维持上升的必要条件,因此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结构型通货膨胀。由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失调引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称为结构型通货膨胀。结构性失调表现在: 表现一:“瓶颈”制约。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使得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则严重滞后,形成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甚至是生产过剩部门的连锁反应,形成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 表现二:需求移动。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需求的移动而出现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但是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其结果,需求的转移导致了物价的总体上升。 表现三: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一国经济可根据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而划分为不同的部门:生产率增长较快的先进部门和生产率增长较慢的落后部门。先进部门的工资上涨率较高,价格上涨较快,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落后部门的工人往往要求与先进部门的工资上涨率看齐,使其货币工资的整体水平与先进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比例增长。其结果是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并进而造成物价整体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的作用 通货膨胀有利有弊,要视情况而定: 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原因:存有“货币幻觉”或通胀未被充分预期。 因此,企业主增加投资和储蓄,扩大产出;工人增加劳动供给和消费支出。促退论:非爬行式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同时,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表现如下: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国家得利,居民受损。 (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①需求管理政策。政府利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 ②收入政策。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用收入政策对付通货膨胀的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温和的收入政策,如规劝及自愿的工资一价格指导线,往往收效甚微。其次,严格的工资一价格管制将严重削弱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第三,即使是严格的工资一价格管制,在没有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长期奏效。因此,收入政策只能作为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的一种补充。 ③收入指数化。即使各种名义收入,如工资、利息等,部分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自动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收入指数化政策在消除收入的不公平分配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因为收入的调整往往滞后于物价的实际上升;另一方面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合同中都有指数化条款。更为重要的是,指数化强化了工资和物价交替上升的机制,容易导致工资和物价螺旋式的上升。因此,指数化也只是一种消极地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 ④供给政策——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克服通货膨胀的根本性措施。 第一,减税。减税可以提高人们的储蓄和投资能力与积极性。 第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争取平衡预算,消灭财政赤字,改善劳动力供给。 第三,限制货币的增长率,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排除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sr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