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践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admin2018-01-23  40

问题 结合实践论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选项

答案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的遵循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 (1)顺序性。个体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这个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应该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 (2)阶段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时还应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引渡”工作。 (3)不均衡性。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不总是匀速发展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善于抓住发展关键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在关键期内,对个体的某一方面及时训练,以获得最佳成效,并充分发挥个体这一方面的潜力。 (4)互补性。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具有互补性。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5)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段的学生,除了在生理、心理上具有共同的、典型的特征之外,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与他人不同的地方。这个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BpL4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