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公益性质的遗体捐献,却让捐赠者家属为太平间停尸费犯愁;7个月内两次在太平间遭遇“漫天要价”,“候鸟”邓芳只能愤而投诉;公立医院太平间的收费,最高的竞比规定标准高出33倍……太平间,逝者的临时寄身之所。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它原属于医院的

admin2019-02-02  32

问题 给定资料
    1.公益性质的遗体捐献,却让捐赠者家属为太平间停尸费犯愁;7个月内两次在太平间遭遇“漫天要价”,“候鸟”邓芳只能愤而投诉;公立医院太平间的收费,最高的竞比规定标准高出33倍……太平间,逝者的临时寄身之所。这样一个特殊的场所,它原属于医院的后勤项目,如今在各种利益面前,已沦为复杂的存在。
    2016年5月9日,H省第三人民医院太平间3号冰柜,L区第三例遗体捐献者A在这里等待接收单位。哀痛的家属人群中,S市红十字会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协调员杨某最为忙碌。“提前向遗体接收方申请,补偿逝者家属在太平间停放的费用,不能再让家属犯难。”
    杨某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2014年10月,S市第二例遗体捐献者吴某在S市人民医院病逝后,太平间要收取1000多元的停尸费用,让家属、红十字会和接收方又意外又犯难。“三方都觉得是公益事业,没理由出钱。最后,红十字会和医院高层协商,使太平间免收了这笔费用。”杨某透露,此后办理遗体捐献大家都多了个心眼,提前考虑太平间安置费用。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例捐献者捐献事宜的处理相对顺利,接收方最后承担太平间相关费用。
    “太平间停放9小时,收费1500元,还得先签字交押金才能安放。多方协商才只收1000元。”遗体捐献者A的妻子孙女士表示,“太平间无法体现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无章法的收费让参与公益事业的人心寒。”
    相比1500元的停尸费,“候鸟”邓芳觉得自己钱花得更冤。
    2015年10月20日,邓芳的父亲在S市人民医院去世。“太平间环境简陋,停放两天收费4000元,漫天要价。”邓芳提出要看物价局审核的收费标准,但太平间工作人员拒绝出具。为让父亲及早入土为安,她只好先交钱了事。事后,邓芳投诉,经院方协调,太平间以“少一半私了”的方式,退还2000元。
    2016年5月5日晚8时许,邓芳母亲病逝,这一次她明确要求,遗体必须送往省第三人民医院太平间。
    当晚9时30分,遗体在太平间安置后,系列收费开始。“市内接尸费1500元,抬尸费800元,次日10时30分离开时,竟开价3400元。”邓芳说。
    “都有些什么费用,能不能说明白?”邓芳正在理论,该院太平间工作人员回了一句:“上次在人民医院你就不满意!”邓芳立即明白,两家医院的太平间原来属同一个团队经营。
    选来选去,还是掉入同一个“坑”,这让邓芳更加愤怒。“收费没个规定,要价张口就来?”邓芳再次投诉,卫生部门介入协调,最终退回1000元,但仍未提供任何明细或发票单据。
    在省第三人民医院太平间,一名郑姓男子拿出一本有编号的“太平间费用洽谈单”,单子上罗列“服务费”“车费”“接尸费”“抬尸费”“尸体冷藏费”“消毒费”“尸体穿衣费”“洗身费”“加班费…‘装尸袋”“开棺费”“入殓费”“卫生费”等21个服务项目,但未写明任何费用标准。
    该男子说:“服务费300元、接尸费400元、开棺费200元、冷藏费350元……一天2800元左右,租用告别厅另收1000元。”
    据S市物价部门提供的《H省医疗服务价格》,尸体料理费为100元/次,特殊传染病人尸体加收50元;尸体存放最高不超过30元/天。而据了解,太平间收费价格最高达4400元(不包括自选项目),竟为规定标准的33倍!目前,《S市惠民殡葬补贴实施方案》仅针对停放在S市仙逸园管理所的本地户籍火化遗体实施,“最后一程”的花费成为百姓的负担。
    “医院要保存逝者尸体,投入多,又要保证公益性服务,纠纷常有,费力不讨好。”从医已25年的周姓医生透露.太平间外包已成为普遍做法。
    然而,太平间被外包后,民政部门只能对停放遗体等程序进行规范指导,无法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收费标准以及收费过程是否违规,卫生部门又无法进行价格监督;加之我国既有法律尚未有关于太平间的管理规定,导致太平间经营出现失范。
    “火葬场不是24小时提供服务。非工作时间过世的遗体‘无处安放’,给太平间经营留有空间。”杨某认为。公立的殡葬服务机构应不断改进服务,逐步挤压太平间不合理经营空间。
    2.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儿童医院推出的预约挂号手机软件,本来是为了方便家长给孩子挂号就医,却成了号贩子的谋财利器。价值14元的专家号被号贩子转手卖到800元,有的热门科室价格还会更高。目前,已有号贩子被警方抓获。
    当前,为提高就诊效率、改善看病体验,不少医院都推出了手机APP挂号。然而,这项“互联网+医疗”创新措施推出不久就让号贩子盯上了,成为其牟利利器。
    据了解,医院当初力推APP挂号,防号贩子也是目的之一,因为“APP必须绑定患儿的就诊卡及患儿、监护人的身份证号”。目前看来低估了号贩子,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网民表示,还是让号贩子钻了空子,好好的便民软件倒被他们利用了。
    网民认为,从本质上看,APP挂号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排队”,医疗资源并没有增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挂号难”问题。至于APP挂号设置的实名认证门槛,在暴利刺激下“根本不是事儿”。
    据报道,号贩子的倒卖行为目前仅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不少观点认为刑法应该对垄断式倒卖医疗号源行为作出明确规定。网民“康康想吃肉2011”认为,简单罚款对号贩子来说根本没用,屡禁不绝就是因为违法成本太低。
    对于APP挂号被号贩子利用,网民建议,一方面医疗机构、网监和公安等有关部门需要联合起来,开展网上网下打击,不给号贩子任何谋利的可乘之机。比如,寻求技术支持,建立“防火墙”,防范外挂软件等漏洞。另一方面,加大打击力度。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均衡医疗资源的区域配置。”网民“王福重”表示,有限的供给和较高的需求,决定了较高的超出大部分人愿望的价格。号贩子的加价,弥补的就是这个价格差。你或者排队,或者靠朋友,或者靠号贩子,取决于你的时间价值、朋友和信息资源以及紧急程度。
    患者为何愿花大价钱“求助”号贩子?网民认为,原因在于看病难。网民“沪城学士”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关键在于发挥每一所医院的功能,让优质医疗资源覆盖更广领域,而不是简单地打击号贩子。
    3.2016年1月,一段“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视频里,一女士在医院大厅怒斥“黄牛”将300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称医院人员与“黄牛”里应外合,害得她从外地赶来排了一天队都没有挂到号。随后,当事医院发声否认有内外勾结现象。
    1月26日,记者兵分三路来到视频中事件发生地——北京市广安门医院以及北京市另外两家著名三甲医院,亲身体验发现,在某些医院号贩子仍顶风作案,号称“北京三甲医院专家号都能买到”,还“能挂不出诊的专家的号”,甚至连保安都能提供号贩子的电话。
    为打击号贩子,解决百姓挂号难,北京市日前推出一系列挂号新政策。
    市卫计委副主任毛羽表示,北京医疗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京外病人来京就医。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理顺诊疗秩序、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减少号贩子对医疗秩序的影响。市属医院试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目的是扩大预约形式和数量,减少现场挂号的成本和程度。建立医院问的层级转诊网络,将各个医院医疗服务定位和医联体建设相结合。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张罗说,同仁医院实施了眼科普通号不限号举措,眼科普通门诊量增长了35%,眼科的专家门诊量与以往基本持平。为了能够保证这项举措的顺利施行,同仁医院眼科和耳鼻喉科普通门诊增派部分医生支援,专家门诊按正常排班出诊。据介绍,为了保证患者能够看上病,同仁医院同时投入了导医人员17人,保卫人员79人,行政部门志愿者40人。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王建东说,今后,妇产医院将严格号源管理,合理评估医师工作量,建立医院统一号源池;严格控制医生加号权限,取消医生手工加号;统一管理退号。取消各病区主诊组管理的孕产妇建档名额,由围产医学部统一管理。已经在妇产医院建档的孕产妇复诊,不受号源限制,随时加号。
    妇产医院将积极推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完善窗口预约、医生工作站诊间预约、114及网络预约、京医通移动平台预约、自助机具预约等多渠道预约方式,全部号源纳入各种渠道预约系统。北京妇产医院将规范主诊医师组内各级别医生的管理,重点加强对组内知名专家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并调整组内医师结构,建立主诊组内分级诊疗模式。畅通“绿色转诊通道”,外院产前会诊的孕产妇,不需到挂号处排队挂号,直接持转诊单到门诊大厅门诊服务中心办理B超会诊手续;外院转来的高危孕产妇,不需到挂号处排队挂号,直接到医务处办理就诊手续,符合建档条件的优先考虑。
    北大口腔医院副院长张伟说,北大口腔医院要求必须提交身份证原件和医保卡原件才可以挂号就诊,防止“号贩子”以自身信息挂号后再倒号;取消医生手工加号,机打加号信息系统追踪可查:严格核查换号行为;坚决执行退号管理规定:因患方提出的退号半小时后由其他窗口随机挂出:加强分诊、接诊患者身份核查。
    针对“号贩子”倒号严重的科室和专业试行登记预约,如儿童口腔科、正畸科专家号等,实行预约登记,即登记排队顺序,根据患者病情急迫程度和出诊情况提前另行通知就诊时间。今后,北大口腔将提请公安部门支持开展患者身份证识别,进一步确保实名制就诊的执行落实;
拓展预约诊疗的途径,以方便患者就医为目的,加强号源整合和资源调配,充分缓解患者看病就医困难。
    北京天坛医院将试点专家团队诊疗模式,每个团队的成员由本专业6至8名副主任医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组成。今后,知名专家本人不再对外挂号,由本团队医师进行预约转诊。首诊患者需要挂专家团队号就诊,基本保证每天都有专家团队成员出诊,轮换期大于6个月。知名专家皆可接受院内其他科室同级别医师转诊、接受协作医院转诊。
    4.2016年12月24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播出了一组调查报道《高回扣下的高药价》,引发社会关注。国家卫计委纠风办24日晚作出回应:对此高度重视,已向上海、湖南两地派出督查工作组。并要求上海、湖南两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报道中涉及的高价回扣事件展开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并对涉及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央视的报道已经非常清楚地揭示了药价虚高的原因——药价近50%是回扣!在药品集中采购的当下,畸高的回扣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报道非常明确地指向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正是由于这个制度本身存在严重问题,导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没有降低药价,反而成了掩盖药价成倍上涨的“合理”外衣。比如,在市场上,苯扎贝特片只需要14元,经过省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价为60元,是市场价的4.3倍。
    可以说,正是由于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虚高,医药代表才有了为医生支付高额回扣的利益空间,或者说为医生收回扣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同时,医药代表的提成也是药品价格虚高的一大原因。报道提到,一个医药代表丢掉一部手机,医生承诺一个月为其“赚”5000元,弥补丢手机的经济损失。
    实际上,医生收回扣,正是医药代表在推动。医药代表以高回扣诱使医生开高价药,才导致医生见利忘义,如果没有医药代表从中撺掇,没有医药代表贿赂医生,医生就会规矩起来。而医药代表的行为又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以高回扣推动医生开高价药,以此排挤低价药,完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这也为市场上为何买不到低价药作出了一定解释。
    5.2016年12月8日,宁夏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同一天,好大夫在线与银川市政府宣布合作,并获得了医疗机构资质、医师跨省多点执业政策保障等实质承诺。从2014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成立开始,互联网医院以雨后春笋的态势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6年11月,36家互联网医院覆盖了17个省份。
    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现实和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放宽,是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引擎。《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提出,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到基层和农村地区执业。许多互联网医院在创建之际,都将医师多点执业视为运行的必要条件,因为它为医生异地诊疗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试点以来,不少地区的多点执业遇冷。
    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一期试点期间,全省共有3674人次办理了医师多点执业手续。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全省共有8601人次办理医师多点执业手续。6年多来,广东省办理医师多点执业手续的人员共有12275人次,年均仅有2000人次左右。根据卫计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解读》,医师多点执业不需要获得第一聘用单位的同意,实际落地过程中,对新的执业单位为医师购买医疗执业保险也没有强制要求,仅提到医师个人购买的医疗执业保险适用于任一执业地点。这使得不少医师担心发生医疗事故,没有保险保障。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说,互联网医疗平台必须有前瞻性。目前的情况对他们来说是机遇,也是风险。前期进入行业的有机会抢占市场,但必须承担现在做法和未来政策可能背离的风险。同时,先行者又有优势。就像打车软件一样,不先行就没有发言权,先行者反而更有发言权,因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会考虑市场上已有企业的做法。
    而医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病人进行治疗,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如何厘清责任、承担风险,也是互联网医疗的一道必答题。北大国际医院医务处处长刘宇说,线上医院的平均诊量是普通三甲医院的20倍,今后仍会快速增长,这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但互联网医院有能力去管理,甚至比常规医院管理得更好。
    这一点在乌镇互联网医院也得到阶段性证明。乌镇互联网医院院长张群华坦言,作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他们很怕出现任何医疗纠纷,使公众对互联网医院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互联网医院的发展,但还好没发生一起医疗事故。
    刘宇说,这要求互联网医院制定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处方稍微开错一点,即使病人没有大碍,也应该在用药管理、用药安全上启动复核程序或会诊程序。
    “目前互联网医院要突破的最大障碍是医保接人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互联网医院要想接人医保,一般需正式运行一年后才能具备相关资质。高解春说,由于目前医保实行总额预付,且医保资金并不宽裕。因此,对互联网医院来说,医保能不能给一定的额度,是发展的关键。
    6.2016年5月,福建省公布了《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首次明确将“媒体对医患纠纷作失实报道须担责”纳入地方政府规章。虽只是省政府令,但对医患纠纷中的传媒领域做了法制层面的设计,不失为一个好开头。
    近年来,医患纠纷成为社会一大痼疾,而部分媒体记者的扭曲或失实报道,如同火上浇油,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冲突。
    媒体报道,安徽宿州男子刘某在X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做完胸腔手术后,右肾离奇失踪。这一消息的发布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网友的质疑之声持续高涨。
    事情最初的发布者以一则《做完胸腔手术右肾离奇失踪》的撰文,影射了现实社会中的变卖器官、医疗纠纷等现象,文章点击量迅速攀升,诸多例如“医院、医生缺乏职业道德,医疗从业者参与器官倒卖,患者就医被骗投诉无门,就医要人命”的想象不断充斥网络,并随着个别媒体的渲染和一边倒的对医院的讨伐,让事件迅速发酵。
    事件发生后,涉事医院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肾脏萎缩”的结论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及网络谣言予以了回应。网络声音中出现了对就医患者刘某的质疑之声。X市卫生局通过官方媒体发布了调查组对该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认定了刘某的肾脏存在,呈现外伤性移位、变形、损伤。详实、具有公信力的调查报告解开了事件所有谜团,还原了事件真相。
    在这次事件中,个别媒体的撰文目的、撰文手法在引导网络舆情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报道,当事医生已准备起诉涉事媒体。相比之下,炒作更为常见。有些媒体为抢热点、博关注,对某些疑点重重的医患纠纷作出子虚乌有的报道,致使事件失真。而负面报道过度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初始未觉不妥,久而久之,极易加剧医患紧张关系。
    7.上海瑞金医院急诊室医生最近发现,向急难病症家属做解释容易了。这是十集纪录片《人间世》火遍网络的善果。
    8个摄制组长达两年的投入,在各家医院通宵达旦“蹲守式采访”,让一些记者累得“丢了半条命”。忘我投入的深度调查,与死神赛跑的紧凑情节,贴身观察并如实呈现,换来了这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市卫计委联合策划的纪实作品最珍贵的收获——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点滴复苏。
    医生是专业性极强的职业。一纸充满专业术语与符号的处方笺,一扇让病患家属可望难推的手术室大门,让医者似乎充满神秘的力量,但实际上他们常常力有不逮。《人间世》实录了救治成功的喜悦与家属的感激,更未回避挽救失败的悲伤故事。每一例失败之前,都有医护人员豁出命来不眠不休、用尽一切医疗手段去抢救的场景。镜头跟拍了48小时没有合眼的医生,抢救了三位病人,其中两位转危为安。迎接他的,有破涕为笑的家属,也有家属挥来的拳头;镜头也跟拍着医生耗尽心力抢救危重病患,生的希望似乎清晰之际,死神却疯狂来袭……
    中国的医生,有时候不得不背负整个医疗体制长期积累的历史欠账。他们不光要承受医术有限而带来的无力感,还要承受医疗资源稀缺导致的超负荷疲惫,承受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带来的医不如药的失衡感,以及职业尊严遭污名化的尴尬。而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每年都多达几十起,令人心寒的是,类似事件的网络评价中,指责医生“自作自受”的言论甚至盖过了同情理解。
    在世界范围,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双高,让优秀学子趋之若鹜,这一行当也往往代际相传。中国从前亦颇多悬壶世家。然而,据中国医师协会此前的调查,近年来,不愿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医生比例在不断上升。夜班住院医师难觅,儿科医生匮乏,医学院录取分数线下降,在一些地方成为现实。
    冰释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媒体至关重要。这些年,有的媒体为吸引眼球,热衷炒作甚至编造医患关系的极端事件。医药卫生报道,需要一些相关专业素养,更需要一点济世之心。病情纷繁复杂,记者不宜偏听偏信,轻下判断,抢发所谓大新闻。在这个方面,上海电视人用不偏不倚的视角,让公众的视线穿透医患之间的厚重门墙,看到医护人员拼尽全力与死神赛跑、挽留生命的不懈努力。这样的努力,比医生被砍杀之后的声讨更有力量。
    作答要求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热播引发观众对医患关系的重新审视,假如某报根据“给定资料6-7”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医患关系”的专栏,请你以“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堪当桥梁”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
    要求:观点明确,简明深刻,语言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500字。

选项

答案 重建医患信任媒体堪当桥梁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频现报端,成为一大痼疾。在医患冲突事件中,部分媒体的失实报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剧了矛盾。重建医患信任,还需媒体负起责任,担当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当前,部分媒体热衷炒作,为抢热点、博关注,扭曲甚至编造医患关系极端事件。安徽男子手术中“右肾失踪”事件,媒体的过度报道营造了“肾脏被偷”的假象,导致舆情持续发酵,激化了医患矛盾,而事件真相却是因病萎缩。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如实呈现医生用尽一切手段救治患者的场景,实录了救治成功的喜悦与家属的感激,也未回避挽救失败的悲伤故事,将医生努力之后的无力与疲惫呈现给观众。记者们忘我投入的深度调查换来了医患之间信任关系的点滴复苏,这比一味地负面报道更有力量。 改善医患关系,媒体至关重要。在医患互信缺失的当下,媒体不宜偏听偏信,轻下判断,抢发所谓大新闻。而应提高专业素养,以不偏不倚的视角报道事实,为医患关系搭脉,让医生和患者重建信任,共同迎击疾病。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9n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