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包括北京和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约占全国总面积13.5%。约占全国人口41.7%、国民生产总值53.8%、工业总产值63.74%、能

admin2012-11-20  37

问题 一、注意事项
本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二、给定资料
    1.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包括北京和广西等12个省、市、自治区,约占全国总面积13.5%。约占全国人口41.7%、国民生产总值53.8%、工业总产值63.74%、能源总消费量44.4%、工业能源消费量46.36%,是全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很大并且呈上升趋势的地区。
   我国沿海地带多数地区能源资源贫乏,能源工业相对薄弱,能源生产总量27355万吨标煤,只占全国总产量26.1%,每年要调入大量能源。沿海地带煤炭探明保有储量不足500亿吨,仅占全国保有储量6%,超过100亿吨的只有鲁、冀两省,江南各省极少。由于勘探程度高,开发强度大,开发潜力有限。
   沿海地带的胜利、辽河、大港、任丘、苏北、冀东等油田,原油产量达57239.8万吨。天然气产量38.7亿立方米。胜利、辽河等老油田进入生产后期,含水率提高,自然递减率加大,采储比下降。受探明储量制约,增产难度较大。
   本区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红水河流域,粤、闽、浙、辽和海南主要是中小型水电资源。沿海地带的水力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量24.2%,占本区总发电量9.2%,比重明显偏小。
   火力发电是沿海地带电力工业的主体,总发电量3262.6%亿千瓦时,90%以上是火电。火力发电以燃煤电厂为主,电煤大量从中西部调入。随着本区经济和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煤供应紧张,电力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许多企业曾出现停三开四现象。不得不用柴油发电机调峰。
   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再加上我国能源尤其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地理分布的不平衡,从中西部向沿海地带调运能源的数量愈来愈大,这就给交通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管近年来用于交通运输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是交通运输和铁路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和基建总投资的比重是下降的。交通运输业的投资也没有与能源工业投资相应增加,运输能力不能满足能源生产发展的需要。结果是尽管东部煤炭十分紧缺,山西的煤矿却以运限产,或积煤甚多,运力不足已成为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另外,由于煤、电、运缺乏综合平衡,往往在煤炭开发中忽视交通建设,有煤无路或者电厂建设没有落实煤炭供应渠道,电厂缺煤。我国煤炭洗选比重低,原煤灰分高,矿石多,造成大量无效运输,加重了运输负担。这些都加深了沿海地区能源供需矛盾。
   2.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这一地区是不断推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力量。这一地区的发展一直较为迅速,并经历了社会及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然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农业与环境保护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及海南诸省市。虽然其国土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3%,但其总人口却占全国的19%,城市人口占全国的22%,CDP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这些沿海省份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尽管季节性洪涝灾害和干旱较为严重,但其气候条件则有利于发展亚热带和热带环境的农业发展。农业生产部门的多样性是这一地区的主要特征。山地作物主要是果树、茶树和坚果树。畜牧业生产以生猪和家禽为主。虽然这些传统产品仍然占据农业的主导地位,但随着面向国际为出口和国内市场生产的园艺、花卉、水产品等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农业部门正日益多样化。这些为出口和国内市场导向型生产的产业以较大规模、高技术、高资本投入为主要特征,其技术和资本投入通常来自海外。
   在各种各样外界因素影响下,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模式也在迅速改变。其产品组合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机会而变化。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交通及娱乐业的发展,这里的土地(空间)竞争日益激烈。尽管存在着粮食安全政策和区域生产指标,但每年仍有大量农田被非农活动占用消失。随着投资的增长及市场对产品质量和供给持续性保证的要求,农场规模日益扩大。
   东南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颇为严峻,并威胁到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性。大部分环境问题通过水质下降表现出来。非点源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包括过量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用量远高于最适宜的科学和经济指标。点源污染主要来源于集约化养殖场、乡镇企业以及城乡家庭,而那里的废水处理系统不足以保持后续用水的水质。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非农业源污染主要是酸雨和臭氧排放。很多从海外引种的园艺和花卉生产植物因其入侵性物种性质,对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构成了的潜在危害。
   2009年,在浙江舟山参加一个海洋会议的海洋业内人士发现,舟山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大肆炸岛填海,违规上马化工厂、造船厂,不仅污染严重,还使原本群山环抱中的隐蔽军事设施暴露报废。
   3.2011年10月中旬的某天,出租车司机指着仪表盘上的数字说:“从锦州港到龙栖湾大约有十几公里,几乎都是填海填出来的。”
   锦州市区原本离海边尚有30公里,但在迫切打造辽宁第二大沿海城市的“沿海突破战略”之下,原本大部分是滩涂和海面的龙栖湾通过填海造陆迅速崛起为一个崭新的工业、生活新区。其崛起速度之快,以至于在锦州地图上尚找不到龙柄湾新区的确切位置。
   中国的近海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无序开发,早已不堪重负;重化工产业遍布1.8万公里的海岸线,致使滩涂海湾被大规模围填造陆,海岸快速水泥化、人工化,渔业资源几近枯竭,传统渔场风光不再,海洋纳污自净能力、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堪称近海“沦陷”。
   近海开发乱象环生,中国陆海统筹待破局。但中国沿海地区目前的发展,大多与舟山一样,更多的并不是海洋经济,而是近海滩涂、陆地的开发。港口、航运、围垦、旅游、采矿、石油、房地产等等,各行各业都想在此一展身手。“捷足先登者、势强力大者先得利,想占多少就占多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发无序、无度、无偿。”一位老海洋专家这样叹息道。
   仅天津滨海新区一地,不仅云集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内三大巨头,更有壳牌、俄罗斯石油公司、美国通用、韩国SK、三菱化学等十几家世界500强石油巨头在此跑马圈地,甚至千万吨级大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已有4套。
   这两年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的大连大孤山半岛,石化类企业则多达38家以上,形成了从“油头到化尾”的漫长石化产业链。
   仅重化工行业就如此密集,整个沿海产业布局之密集也就可想而知了。“总体感觉是沿海产业布局太密集了,开发过度。”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资深海洋问题专家A说。
   4.一直以来,近岸开发过度的苦果只能由沿海居民默默吞下,但2011年夏天接二连三的极端事故,将其大白于天下。
   先是2011年7月5日,在遮掩一个月零一天之后,渤海溢油事件被披露:美国康菲石油公司所属蓬莱一193油田在渤海从事石油开采时发生溢油事故,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域被污染——而一年前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所造成的灾难性场景尚历历在目;紧接着的8月8日,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附近的两段防波堤在台风“梅花”过境时被海浪冲毁,情况岌岌可危;此后的8月29日上午,大连石化第875号储油罐发生火灾——仅仅在一年前的2010年7月16日,木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输油管就曾发生过爆炸,引发火灾和石油泄漏。
   “渤海漏油只是个突发事件。这次在渤海,明天就可能是其他地方。”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经济室主任B说。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只不过是暴露了中国近海开发过度所致恶果的冰山一角。
   沿海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还带来了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与功能退化,使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等典型生境丧失或改变问题愈加突出,赤潮等生态灾害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受损,服务功能急剧衰退。
   同时,随着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的进一步增加,海洋防灾减灾任务异常艰巨,同等强度的台风、风暴潮、巨浪、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倍增大。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年均30亿元左右,增加到90年代年均140多亿元,2009年为100.23亿元。
   “现在问题只是刚刚开始。”专家C平静地说,“目前,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用户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可以说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为目前的产业布局中,各种不同产业之间并不兼容;养殖、旅游所要求的一二类水质与港口、临港工业、海上油气开采、沿海重化工业等邻近海域的四类、劣四类海水水质肯定是冲突、不兼容的。
   最明显的是海洋渔业同重化工的矛盾。以渤海为例,渤海湾向来是一块丰饶之地,因为辽河、海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了充裕的有机物,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尤其是位于山东半岛北端的烟台、威海沿海一带,过去水质一直维持在二类,尤其适合鱼、虾、蟹的栖息和养殖。然而,这一带的海岸线2011年夏天却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扇贝大面积死亡、养殖池让路填海工程,渔民出海一趟收获都不够油钱。
   5.自200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区陆续出现了用工短缺。2005年,广东省缺工达200余万,在“珠三角”地区,产能不足的工厂已经占到了制造企业的1/3,纺织服装、饮食服务、电子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较为严重。一向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开始关注“民工荒”。2009年,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珠三角再现“民工荒”。东莞劳动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市场求人倍率是1.5,也就是说,市场上1.5个岗位空缺但只有一个劳动力供给,许多企业处于招工困难的境地。“民工荒”现象已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面对近年来沿海地区频陷“民工荒”的困境,很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A网友:外向型经济首先是在沿海城市发展,这些地方开放的比较早,发展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行业。这些行业对我国产业升级的贡献率不大,出现“民工荒”时,紧缺人手的企业也正是这些科技含量低、劳动密集型行业。
   B网友: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与农民工需求的提高相矛盾。多年来,沿海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依托于“低成本”比较优势。低成本首先就是低劳工成本,主要表现为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沿海发达地区遍地开花的“血汗工厂”。这些工厂大都科技含量低,处于产业链中利润最少的加工生产环节,依靠低廉的用工成本。获取微薄的利润。我国廉价劳动力的长期无限供给,使得这些企业习惯于以低劳动力成本支撑起企业的发展基础,缺乏对员工进行技术性培训的压力。
   C网友: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力供需信息不对称;农民工社会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跨地区寻找工作的成本高昂等因素,都使得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困难。
   D网友:现在出来打工的农民工,七成以上是“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除了工资福利外,他们对技能进步、文化提高的要求更强烈,对工作环境、发展前途等方面也比父辈要求更高,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用工企业不能给他们提供金钱、技能、文化上的满足时,农民工们也会“用脚投票”。
   6.韩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是引人注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起飞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放型经济被认为是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成功的因素之一。而后40年来。韩国积极实行出口主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好现象,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从1964年开始,韩国从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是政府的明智选择。韩国经济的及时转型,使韩国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以及资本密集型重化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70年,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占21%的主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韩国的产业结构转向了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优先发展六大战略工业的政策下,重化学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并超过了制造业的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为避免产业结构的失衡和轻工业、农业发展的萎缩,而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在产业政策上做出了重大决策——将目标转向高新技术产业。把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革新速度快、具有高附加值、节约资源的产业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加以重点扶持。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电子、汽车、精密机械已成为韩国的主导产业。成功的转型使韩国出口额开始逐年扩大,在出口贸易的带动下,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就业率都有了大幅增长。韩国在其经济发展中充分利用了与我国及日本地理上临近的优势,建立起了与中日两国广泛的经济合作基础。主要表现在:加强经贸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增进技术交流,推动人员往来。互惠互利。韩国一直致力于寻求经济合作的新途径,这一举措给其带来了丰富的收益。韩国吸收外资的一系列成功决策主要有:设立自由经济区,围绕仁川国际机场、釜山港和光阳港设立了三个自由经济区,区内配套具有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商务环境;税费激励,如减免土地使用税,优先资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放松管制与行政支持。放松外资企业在工厂建设与扩建方面的管制,取消对中小企业的商务限制等;实施针对外国投资者的“点对点”式服务协调人制度等。
   纵观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够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推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使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发展及时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因此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秘诀就是抓住开放的机遇,加快发展。
   7.上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打造出一大批世界级知名品牌,使德国产品成为世界最高品质的代名词。瑞士通过百年时间,致力于高水准传统工艺和时间精准度的提高,塑造了“钟表——瑞士”的一流品牌形象。目前,东南沿海在纺织、服装、皮革、家电、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近期我们对某地区家电行业调研中发现,多家知名企业为应对快速上升的成本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惜降低原材料品质。大打价格战,结果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类似这种偷工减料、产品质量下降的例子在不少行业存在。
   美国在2011年《创新战略》中提出,美国获得繁荣的关键不是压低工人工资,而是开发新产品,产生新行业,保持在科学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技术创新,这是赢得未来的关键。近年来,东南沿海各地为增强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联盟,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等。但总体而言,东南沿海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改变。许多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科技和研发活动,产学研合作层次偏低,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可持续发展模式尚须探索,一些地区科技投人强度与其经济实力还不相称。
   8.人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口。近年来,东南沿海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浙江提出,产业转型首先是企业家转型,要以人才和企业家转型推动传统民营经济转型。无锡2006年实施的5年聚集30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530”计划,至2010年底落户“530”项目超过1200个,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带动新能源、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昆山探索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流动机制,变“海归”为“海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在调研中不少地方反映,外籍人士申报国家项目和国家奖励仍存在一些限制,教育医疗条件不完善;大城市商务和生活成本偏高;一些中等城市和城镇创业和生活环境不完善,研究型大学等创新资源缺乏;许多企业家的后代不再经营实业:现代产业工人缺乏。
   应加强与本地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方向相匹配的关键人才的引进、培养,做到事业留人。鼓励对重要科技和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增加可申请绿卡的国际人才拟任职单位种类,降低投资类国际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条件,探索建立适用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补充医疗保险和税收抵免政策。倡导产业报国,加强企业家培训、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发挥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市民的转换。进一步优化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升科研、教育、文化、医疗水平,促进各类人才在当地“生根发芽”。
   9.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挥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建设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要走在前面。
   温家宝指出,东部沿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对外开放程度大,科技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具有继续率先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利于壮大国家经济实力,带动全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温家宝强调,东部沿海地区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要进一步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建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体制和制度。
三、申论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给定资料6~7”谈到韩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发展沿海经济方面的一些经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我国沿海经济建设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选项

答案韩国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能够在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从而促使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发展转为集约型发展;德国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使“德国产品”成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代名词;美国获得繁荣得益于国家提倡科技创新。 针对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参考以上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从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地区资源形成发展优势,引导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即转变经营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发挥品牌效应;加大研发力度,增强创新能力;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做到“事业留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1RhpFFFM
本试题收录于: 申论题库国家公务员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