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人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直尺测量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的周长。 生1:我把一元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生2:我在这枚5角硬币上做了个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量出

admin2019-04-05  33

问题 以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导人时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直尺测量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的周长。
  生1:我把一元硬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量出一元硬币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生2:我在这枚5角硬币上做了个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量出它的周长大约是6.3厘米。
  师:你们都用滚动法量出了圆的周长,那么圆形花坛能用滚动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生1: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圈后,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生2:可以用卷尺或测量绳绕花坛一圈,直接量出它的周长。
  师:(打开教室吊扇)你们看吊扇的扇叶旋转形成了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能用绳子绕圈吗?(学生愣住了)
  师:你能不能找出计算圆周长普遍适用的方法呢?
  (1)针对本案例中教师导人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解;
  (3)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你会怎样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来进行教学?

选项

答案(1)该教师的导入方法是从现实出发,导出数学问题,问题的解决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冲突,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渴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教师就要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把自己与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了数学知识。 ①贴近生活的数学运用。比如在教学“分类”后,让学生把自己书包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学生通过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再比如学习“购物”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书包、文具盒、书和准备的小物品上标价格,进行分类,组成小小百货店。小组内同学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说一说是怎样付钱的,又是怎样找钱的。学生经过实际买、卖活动,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巩固了对元、角、分关系的认识。又如,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以后,让学生测量同学的身高、手臂展开的长度、课桌的长和宽、教室门的宽度、讲台的长、宽、高以及窗户的宽度等,以此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测量同学身高的活动,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的意义,同学间需要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②高于生活的数学运用。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处处需要推陈出新,需要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 (3)主要是在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环节,使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①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要培养他们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好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教学“不存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张师傅在搞大扫除时,不慎打破了一块圆形的镜子,只拣到一小块的残片,他想雨新配制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镜子,配制时需要找出圆心和半径,他感到很为难,你能帮他解决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了。 ②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数学教学坚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例如市场营销问题,办厂盈利测算,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体育比赛研究,等等。这些素材都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中获得,也可以从报刊、杂志和计算机网络中获得。如:在建立函数概念时,可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各自去市场调查某种商品的销售情况,提出两个要求: a.了解一种商品的单价,并记下至少两组数据与金额; b.分析在销售过程中单价、数量与金额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 然后在下一次数学课上将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得到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进一步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概括出函数的概念。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函数概念并不抽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tm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