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前不久,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哀乐声中颂华怡》。华怡也好、辛福强也好、罗健夫也好……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往往并不是体现在死上面,而是在他们生前的一言一行中。既然如此,

admin2014-05-06  35

问题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前不久,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哀乐声中颂华怡》。华怡也好、辛福强也好、罗健夫也好……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往往并不是体现在死上面,而是在他们生前的一言一行中。既然如此,为什么非得在人死了以后,在哀乐声中来歌颂他们呢?

选项

答案 何必非在哀乐声中颂模范 前不久,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为《哀乐声中颂华怡》。对于文章的内容,我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但这个标题却引起了我一番思索。华怡也好、辛福强也好、罗健夫也好……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往往并不是体现在死上面,而是在他们生前的一言一行中。既然如此,为什么非得在人死了以后,在哀乐声中来歌颂他们呢? 我不是说,在这些党的好儿女去世以后,不该大张旗鼓地宣传,只是想说,不一定非得在哀乐声中颂英雄。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特别是华怡、罗健夫这样的好同志,可以说,他们的一生,是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的一生。有许多事迹早就流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共产主义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力量。如果随时随地地加以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这对于英雄模范人物本身,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建设者,无疑都是一种鼓舞。 过去有一种盖棺定论的说法。似乎一个人能否成为英雄模范,是否值得大家学习,只有当他生命终结以后,才能下结论。据说,那是因为如果人还活着,他是会变化的。如果生前就号召人们向他学习,一来他容易骄傲,从此不求上进;二来万一哪天变得落后了,影响不好。于是等他安息以后再作结论比较保险。于是,影响所及,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得不到及时的传播,甚至在一些青年中还产生“要当先进就得死”的想法。 还有人担心,把一个人生前就树立为模范,会打破平衡,人为地制造矛盾,别人会不服气。而只有当他安息以后,这种差异才会消除。是的,活人是不会去跟死人计较高低的。确实,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前可能鲜为人知,死后才被发现。追认他们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以及各种荣誉称号,也是表彰的一种。但如果这种“亡羊补牢”的事多了,那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对此做这样的回答不能说没有根据:吃“大锅饭”的习惯,积习难改,连荣誉也得大家平分。 我们知道,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它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数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默默无闻地创造着共产主义的伟业,应当说,像华怡、罗健夫、辛福强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决不是只有几个,而是成千上万。他们今天还活着,还在战斗着,还是默默无闻。也许将来有一日,在他们的追悼会上,在哀乐声中,也会有人歌颂他们,但他们中更多的怕会是无声无息地离开人间,就像他们生前默默无闻一样。 有惊天动地的英雄行为,这些英雄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但是,共产主义战士的日常生活,并非全部都是轰轰烈烈的,然而又无不和轰轰烈烈相关联。我们从华怡、罗健夫等同志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有人说,如果他们不是因病而过早地离开人间,那他们至今还只能是不为人知。这种“假如”有没有一点道理?这就有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歌颂他们同疾病搏斗而死呢,还是歌颂他们生前那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的事迹呢?如果是后者,那就完全没有必要非得等到一个人寿终正寝以后在哀乐声中才歌颂。 我们的宣传工作者,包括新闻界、文艺界的同志的职责之一,应当是热情讴歌那些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共产主义因素,去努力发现这种因素,并使它发扬光大。在哀乐声中歌颂英雄是应该的,但更多的应当是在日常生活中,去歌颂那些活跃在祖国建设中默默无闻辛勤吐丝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xl9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