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

admin2011-01-09  25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北京年轻父母的共同心愿,就是想让孩子能进入公办园中的示范园。人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入一所好的幼儿园,就好像踏上了一条比别人更靠近终点的起跑线。
   卢哲锋也不例外。他在新能源领域工作,儿子已3岁。直到卢哲锋为儿子报名上幼儿园时,才明白媒体上那些专业名词: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对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累、焦躁和烦恼。”卢哲锋说。
   著名幼教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燕认为,这些社会不公,和财政投入的不公平有关。目前的现状是,只重视示范园,不扶持民办园,忽略城乡接合部的黑幼儿园。
   在孩子入园问题上,卢哲锋承认自己有些松散。他家住方庄,周围邻居都提前两年为孩子报名,而他一直没上心。孩子一岁多时,卢哲锋跟风去方庄一幼、二幼报名,才发现这些公办园早就报满。卢哲锋开始发愁。
   艾米和卢哲锋不同,她更积极。她孩子于2008年出生,2009年,艾米就已在两家公办园为孩子登记。她说,当时只要在传达室师傅那儿就能登记。后来,一家园说不再对外招生:另一家园称,不再接收3岁内的孩子。艾米又去总政幼儿园。她说,按早年形势,内部收完后,还能有空余名额,所以没“关系”而早报名的孩子,便会有点希望。但是今年的情况是,“必须要有关系才能上”。
   受困扰的不仅是家长,范佩芬也被“入园难”烦恼着。她是崇文区第三幼儿园的园长。
   “现在孩子入园,首选的就是公办园。”她说,她曾设立过一个家长咨询日,一下就排了400多名家长。为了进公办园,家长们什么都愿迁就。他们会对范佩芬说,“没地儿,我有一个角落都行。没椅子,我拿小板凳来,甚至可以不睡觉,不吃饭,只要你让我孩子受教育。”
   刘金玉也是每到招生时,就感到压力重重。她是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北京一幼坐落于京城黄金地带——东四北大街的汪芝麻胡同内,5584平方米的场地,犹如一座王府。该园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创建于1949年,曾专门接收外国商社、使馆的子女。2001年,成为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如今,园内有孩子400多名。据知情者称,进入“一幼”的许多都是“条子生”,多是政府官员的孩子。每年,教委把条子一打包,直接交到幼儿园。4个班,100多个名额,就被占得差不多。
   [资料2]
   2009年被媒体称为“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2010年刚来临,我们却又读到了两条“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的新闻。
   据1月5日《安徽商报》报道,记者接到安徽灵璧县西关小学一位学生家长的投诉,称校园存在“贫富班”现象,家长交钱的孩子就能享受小班待遇,不交钱的孩子就要去挤近百人一间教室的大班。灵璧西关小学校长王法乐承认分班情况确实存在,并向记者出示了一份2004,年签订的“参加‘小班化’教育协议书”,其中学校承诺对于参加协议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学生家长则一次性交纳三千元教育赞助费。
   无独有偶,同天的《楚天都市报》披露,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七年级4个实验班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2000元。由于该校七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
   曾几何时,择校费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而在上述新闻的学校里,择班费就那么现实而残酷地摆在了学生及其家长面前:交了钱,就可以上“小班”也就是“富班”,教学质量佳,教学设施全,并保证严格控制每班学生不超过35人;不交钱,那就去挤近百人一个教室的大班。交了钱,就可以享受到“贵族班”富贵的教育;不交钱,校长就会教育家长,“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中小学是如此,高校里更直接,教育部不得不强调,高校不得按学生贫富安排住宿。
   凡此种种,难怪去年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的调查中,有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而校园里存在着的“穷富班”,让孩子们体味到了贫富的差别。
   “穷富班”的出现根源于教育投入不足。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但这个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而学校的最大资源,就是学生,多交钱进“富班”、“实验班”,没钱么,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就像银行的VIP贵宾用户,不是VIP,您就慢慢等着吧!
   [资料3]
   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的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
   “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细细思量,问题不少。首先,教育如何使家长满意?这其问,众口难调自不必说,又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令家长满意呢?多少家长满意才行呢?
   更为重要的是,难道家长满意就行了吗?毕竟,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打个比方,好比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就餐,孩子吃饭,家长付账,要问对餐馆饭菜、服务满意不满意,恐怕不能只问家长,还要问最直接的消费者——孩子。家长的感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与评价。因此,很多学校刻意宣扬的“让家长满意”,其实在教育观上遮蔽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
   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比这种理论上的困惑更使人纠结。不少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备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活力之源,来自于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来自于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使他们在成长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而不是沦为考试机器、高分低能者。
   [资料4]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2009年6月24日举办的“借鉴美国经验——中国企业界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研讨会”上,与会的学商界人士针对教育改革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有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有8.7%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说,到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学与所用差距很大。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
   [资料5]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养、使用和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谁占领了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正是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的关键要素,这类人才富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精神,在所从事科技领域中具有精湛学术造诣或掌握核心技术,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他们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国家产业发展的格局。
   美国的情况具有典型意义。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科技移民总人数的40%到了美国,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美科技人员总数的20%左右。在集中了美国90%半导体产业的硅谷,绝大部分技术人员来自印度和中国。2005年,美国每10万移民中大约每月有350人创建新企业。1995-2005年,加州所有新建的T程技术公司中有39%是移民创建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伟大的事业呼唤着广大科技英才,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8年我国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686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61.4万人,年均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还远不是科技人力资源强国,特别体现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极度匮乏。我们不仅缺乏像钱学森、袁隆平这样的世界级科学大师,而且也缺乏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产业科技人才和现代企业家。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实现创新型国家奋斗目标的最大桎梏。
   [资料6]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资料7]
   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心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r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
   [资料8]
   2010年的夏天,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多名“9+3”学生参加了培训;在成都市中职校文明风采大赛小品比赛中,“9+3”学生表演的小品《成长》取得了好名次……四川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一年多来,处处都有放飞希望的动人故事。
   “9+3”,即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藏区孩子提供3年的免费中职教育,这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举,也是四川教育史上藏区学生赴内地读书规模最大的一次。目前,已有1万多名藏区学生分别在四川的85所中职学校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四川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将教育与关爱相结合,使藏区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生活。
   许多学校的校长、教师把藏区的孩子视如己出,孩子们也亲切地称他们为爸爸、妈妈。在今年的招生宣传中,赴甘孜县宣传的乐山竹根职业中学的许副校长,是位女同志,高原反应特别强烈,一直都在吸氧,说话都困难,但当听到几名初三毕业生说“想去读‘9+3’,但是家长担心年龄小”时,她摘掉氧气罩,喊出:“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我在学校等着你们来。”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
   今年17岁的足巴甲,来自阿坝州若尔盖县,现就读于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足巴甲告诉记者,刚来的时候最难适应的就是上课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针对足巴甲等“9+3”学生年龄相差较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文化基础课实现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现在足巴甲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提升。
   [资料9]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近年来江苏省提出建设教育强省,为“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谈起这次教育工作会议,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表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切实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努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江苏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研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上与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曹卫星说,要把关键点放在“优先”上,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做到教育发展在各级政府全局工作中摆上优先位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把落脚点放在“发展”上,对照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找出薄弱环节,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强化教育的公益性质,切实履行好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曹卫星说,具体说来,要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深入开展示范区创建与辐射,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区域内教师适度流动制度,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缓解“择校热”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确保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
   曹卫星说,当前要加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形成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各类人才,也要主动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直接贡献。”曹卫星说,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是江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教育必须在服务科学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就这一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写作注意事项:
   1.篇幅控制在1000字左右:
   2.主旨明确,针对性强:
   3.思路清晰,内容贴切:
   4.语言准确顺畅,书写工整。

选项

答案 育人、公平、创新、质量 ——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改革迈向新明天 国以人立,业以人兴。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要发展,改革需先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会议上强调,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因此,育人、公平、创新、质量,是未来一段时期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四个重要标准。 育人,是教育改革之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动关系,通过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力,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建设成“让学生满意的学校”,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热情和活力。 公平,是教育改革之基础。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对实现教育改革的不断突破,保障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教育改革之动力。如果改革是巨人,创新就是巨人身上健硕的肌肉,力挺着巨人勇往直前;如果改革是油轮,创新就是油轮仓内的滚滚汽油,推动着油轮迎风破浪。改革需要创新,但不能盲目创新。一方面,教育创新要因地制宜。各地各校的师资力量、学生水平情况迥异,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同样的方法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教育创新要善于继承。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继承和发扬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质量,是教育改革之核心。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重视教育质量,需要党和国家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 今天的中国,正在科学发展的航道上走向新辉煌;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征程上谋划新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无疑是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上一剂强心针。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改革。经过以育人为目标、以公平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质量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相信我国一定能够尽快由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让所有的孩子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5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