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语
计算机
考研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财经
工程
司法
医学
专升本
自考
实用职业技能
登录
考研
论述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
论述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
admin
2017-08-18
49
问题
论述1937—1945年间苏日、苏中的关系。
选项
答案
(1)苏日关系:1937—1945年,苏联坚定地奉行其远东政策,在对日关系上表现出了复杂的两面,一方面苏联支持中国抵抗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苏联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谋求对日妥协而不断侵犯中国主权。具体表现在:①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继“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日采取中立措施外,并重申这一立场,表示对满洲事变采取严正的不干涉政策。②策划新疆和外蒙独立,签订“满蒙边界协定"。③1941年,苏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苏联当局对《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背叛。 (2)中苏关系:抗日战争时期,来自于苏联与日本矛盾的变化,中苏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对日本的“不干涉政策”,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华军事援助。苏联从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中国抗战以很大的支援。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先后签订了多项协定,向中国贷款4.5亿美元,同时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物资。苏联在舆论上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37年8月签订的《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给了日本法西斯当头一棒。这一切使中国人民受到极大的精神鼓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②第二阶段,从苏德战争爆发到德黑兰会议召开前。苏联为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减少了对华援助,并要求国民党军队和中共集中兵力攻击中苏边境的日军,并向中共再度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对国民党发动的反共摩擦视而不见,助长了蒋介石的反共气焰。这一时期,苏联要求其他国家的斗争服从于他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对华政策脱离中国实际,并带有明显的民族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③第三阶段,从德黑兰会议到日本投降。1943年底,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参加了德黑兰会议,此后,苏联从战略利益考虑,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国民党,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甚至伙同英美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为出兵中国东北,提出了附加的政治条件,严重损害中国主权。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在四千公里的战线上,从海陆两个方面分四路进入中国东北,共出动150多万兵力,迅速解放了中国东北和热河,减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牺牲和损失,对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析
所谓的苏中关系,既包括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也包括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的关系,还包括中国和苏联共同参与的一些国际行动,尤其是国际会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hSj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历史学313题库学硕统考专业分类
0
历史学313
学硕统考专业
相关试题推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其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
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能源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
犬儒学派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从反面显示了()
认真阅读下面的《麦尔森法令》(847年),结合当时的背景知识,分析史料中所反映的封建关系。而且,我们希望,在我们的王国里每个自由人必须按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而且我们命令,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任何人也不得
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论述拿破仑三世与法兰西第二帝国。
论述元代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元代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制度史上的地位。
______规定了各国有在北京派驻公使的权利,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已经无法避免。1861年1月,咸丰皇帝批准恭亲王等的建议,设立了______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来连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总揽了全
随机试题
与过敏反应相关的白细胞主要是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A.审方B.计价C.调配D.复核E.发药中药调剂工作的主要环节是
男孩,3岁,与同龄人相比体质较差,因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就诊。合并症治愈后,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为
成人通过胃管鼻饲喂食时,其胃管插入的深度为()。
针对业主而言,纠偏的主要对象是由于()造成的投资偏差。
合并、变更、注销的税务师事务所,省税务师管理中心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应当在()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市场上,甲用10斤大米与乙的20斤玉米交换,它们之所以能够交换是因为()。
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
从立法、执法、司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
ScienceandTruth"FINAGLE"isnotawordthatmostpeopleassociatewithscience.Onereasonisthattheimageofthescient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