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

admin2018-01-30  34

问题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求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古人讲究“治学必先治德”。孔子“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学文”强调“学文在孝悌后”,荀子“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强调“人明于礼义”。这些都是在告诫世人:治世治学先治德,修体修艺先修心,教育决不能让道德滞后。都充分体现了古人重视治德对人的培养塑造,重视对人的“德育”。当代伟人毛泽东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应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毛主席也是极看重道德修养,强调“智体在德后”。所以,在那个年代,“德育”对于人们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
    纵观当前,谈到教育,人们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却并不关注。而且对于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而言,智育可走文化考试之路,体育可参加体育招生,艺术类也有艺术生考试。德育呢?却没有专门招收孝子的大学。这些都说明我们当前的教育明显存在着“德育”缺失的现象。
    所以,对于现代入来说,治德比治学更重要,“德育”应该先于“智育”。

选项

答案 当前真的缺失“德育”教育吗 文章通过一系列论据得出当前缺失“德育”教育,进而得出对于现代入来说,“治德”比“治学”更重要,“德育”应该先于“智育”。但是,该论证存在诸多的漏洞,论证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第一,文章开篇通过孔子和荀子的言论,推出古人十分重视“德育”的论断。乍一看,好似有理,但具体细看,实则不然。这里的孔子在论述“孝悌”非常重要,荀子强调“礼义”的重要性,而文中用“孝悌”与“礼义”推出“道德”,显然是偷换概念。“孝悌”与“礼义”属于“道德”的一部分,由“道德”重要可以推出以上两者,但想要由以上两者推出“道德”,显然是不恰当的。 第二,文中举例提到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教育应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毛主席的这句话意在强调德、智、体这三者都很重要,希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这三者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是,作者却主观认为德字排在最前面,因此道德教育最重要。这明显是错误的。 第三,文中指出“当前谈到教育,人们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这里只能看出相对于道德教育,人们更重视学生的成绩与升学率,看不出人们不重视道德教育。所以,不能得出当前教育“德育”缺失。此文段中还想以“德育呢?却没有专门招收孝子的大学”来进一步说明当前“德育”缺失。这也是相当荒谬的。我们的教育是德、智、体相结合的教育。因此,在这一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大学都是综合性的,我们大学的招生也不会单独招收孝子,而要综合考量。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家大学会单独考量德育的,因此这是不能说明当前“德育”缺失。同时,孝子和德并不是等同的,作者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对于德的培养不能等同于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德是不能仅仅通过大学教育来完成。“德育”的培养更是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 综上所述,作者得出观点的论证过程漏洞百出,该论证是无效的。当前的教育是否真的缺失“德育”我们不得而知,“德育”与“智育”哪个更重要也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范文点评]本文分别指出了作者论证过程中存在的偷换概念、举例论证不当、论证偏离这三种逻辑漏洞,并逐一进行论证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语言流畅,逻辑清晰,颇有说服力。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dQ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