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阐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并论述互联网可能会对这一理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山大学,2010年)

admin2017-07-25  52

问题 请阐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并论述互联网可能会对这一理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山大学,2010年)

选项

答案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矣勒一诺依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概念基本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对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观点: 第一,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 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的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根据诺依曼的观点,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的“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环境”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合理过程的产物。“意见环境”的形成来自所处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而后者的作用更强大。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揭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 (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在网络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遭到了冲击,但是沉默的螺旋的机制仍然在起作用。 从宏观的层面来看,网络传播本身的数字化、多元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传播特点,使网络传播具有比其他传播方式更即时、更广范围的传播优势,使得其他传播方式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对更多的受众进行“链接”;而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使得那些网络上的活跃者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因此而不负责任地用极端言语抨击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从微观层面看,“沉默的螺旋”理论在网络传播中依然有效。由于沉默螺旋的心理机制仍然存在,网际传播与现实传播具有相似性,沉默的螺旋现象并没有消失。网络中的受众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群(尤其在交流之初,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后,各个固定的社区、论坛以及ICQ上一部分人会相对固定下来,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还是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性别、职业、相貌等相关情况),而且具有相当的流动性,可以说网上的交流是属于“临时拼凑的群体”之间的交流。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gYOU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