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某甲,15岁时实施抢劫行为,17岁时因实施犯罪行为而被捕,到审判时,某甲已满18岁,法庭审理时,对本案应如何审理?

admin2009-03-10  27

问题 被告人某甲,15岁时实施抢劫行为,17岁时因实施犯罪行为而被捕,到审判时,某甲已满18岁,法庭审理时,对本案应如何审理?

选项 A、公开审理
B、一般不公开审理
C、可以公开审理
D、一律不公开审理

答案D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规定:“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这里的逻辑推理很清楚:是否公开审理取决于被告人是否为未成年人,被告人是否为未成年人又取决于犯罪时的年龄情况。在这里根本没有涉及审判时被告人的年龄如何。法律上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犯罪时的年龄是确定的,犯罪一旦发生,当时年龄是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难以确定。但如果以审判时作为确定年龄的界限,那就使所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处于一个变化多端的难以确定的状态。因为一个案件到底何时审判在时间上是很难确定的。此外,如果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审判时被告人的年龄为确定依据,那么《刑事诉讼法》第152条就没有必要以犯罪时作为确定是否未成年人、是否公开审理的依据,而直接规定审判时不满多少岁如何审理、审判时已满多少岁如何审理就可。但是《刑事诉讼法》没有这样规定,很值得深思。其实,在法律上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或人道主义关怀方面的规定,一般都是针对发生犯罪时当事人的年龄而规定的。例如,《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如果不坚持这一点,那么是否审判时已满18周岁的人就可以适用死刑? 同样,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而这种保护是基于他在未成年时犯罪一旦公开审理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如果因为审判时他已不再是末成年人而公开审理,岂不是让他因为未成年时的犯罪而影响今后的一生?而这种做法一旦变成现实,就使法律上规定的未成年人犯罪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数量大大减少,也使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社会意义大打折扣。本题中,被告在15岁时所实施的抢劫行为决定了该案不应公开审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PXIl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