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伤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admin2019-01-06  25

问题 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伤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选项

答案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1)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针对小明开展以下教育康复服务: ①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接纳自己残疾的事实,传授小明科学的身体护理知识,帮助小明适应新的日常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 ②进行“补偿性”功能的训练,不仅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为小明提供结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③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在服务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二位一体”。 (2)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包括: ①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支持,缓解精神压力。在对待残疾人的照顾问题上,防止出现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②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③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小明的残疾状况,以正常化眼光看待小明,消除小明母亲的负罪感,纠正过分溺爱的方式,对小明多多鼓励和赞扬;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P2CC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