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雨巷》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片段一: 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要涉及对意象的把握。本诗的意象主要有“油纸伞”“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篱墙”。在谈及这些意象的特点的时候,其他的没有什么障碍,在分析“丁香一样的姑娘”

admin2019-07-08  37

问题 阅读《雨巷》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案例:
片段一:
    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要涉及对意象的把握。本诗的意象主要有“油纸伞”“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篱墙”。在谈及这些意象的特点的时候,其他的没有什么障碍,在分析“丁香一样的姑娘”时,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插曲。
    师:本诗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来比喻?(问题一出,不少学生窃窃私语)
    生1:丁香花是忧愁的象征,这一点恰恰与本诗中的姑娘是相合的。
    师:丁香是忧愁的象征,有根据吗?
    生l:我记得古诗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识愁肠,但看丁香树,渐结尽春梢”“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师:你见过丁香吗?古人怎么把它与忧愁相连呢?
    生1:(笑一笑)没见过。
    生2:老师,我见过。我去过哈尔滨,丁香是那里的市花,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品种非常多。我喜欢丁香花,是因为一首网络歌曲《丁香花》,老师,我可以唱一唱吗?(没等我回答,学生的掌声响成一片)
片段二:
    在讨论交流诗歌的主题的时候,课堂热闹成一片。
    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这位姑娘,就是诗人的心上人,是诗人苦苦追求的对象。
    生2:我觉得这不是爱情诗,姑娘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而是诗人的理想。
    生3:姑娘就是姑娘,就是作者的心爱的人。正因为是爱情诗,才有那么多人爱读,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许多学生都笑了)
    生2:那还要背景干什么?诗歌是需要知人论世的,诗人都是与时代同呼吸的。
    生4:我看到过背景资料,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大家想想当时的社会现实,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诗人的郁闷、彷徨、迷茫应该与当时的情况有关吧。
    生5:那就都有呗,不是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
    学生辩论得热火朝天,课堂的气氛也被推向了高潮。接下来对诗歌的主题的把握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师适时地补充相关资料,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爱情诗:《雨巷》是诗集《我的记忆》中的一首,诗人在诗集的扉页上写下“给绛年”的题签,绛年是诗人施蛰存的妹妹,是他热恋的一位姑娘。这首诗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
    政治抒情诗:诗人是一位革命青年,曾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但大革命失败后,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革命失败后彷徨苦闷但又渴求希望的时代情绪。
    哲理抒情诗:追求理想虽执着,但道阻且长,这首诗传递了所有人在追求理想途中的复杂情绪。
问题:
请评析教师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

选项

答案①教师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在学生评述“丁香花”这个意象的时候,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出丁香花代表的忧愁意象。同时丁香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艺,教师不仅仅只依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体现出“大语文观”。②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借助有关资料评价作品的能力。针对诗歌主题的讨论,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解决重点,突破难点。③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究和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去自主探 究。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多重对话来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的对话有讨论,有交流,有争鸣;这样的对话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的、多重的对话;这样的对话,是彼此敞开心灵,是共同参与、共同分享、互相吸引、互相包容的“和谐对话”。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成了学习的主体,能达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至高境界。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E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