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怎样克服。

admin2010-12-21  18

问题 试述常见的归因偏差及其怎样克服。

选项

答案(1) 在社会知觉过程中,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归因也会出现偏差。常见的偏差有下列三种: ①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在归因中,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观察者对行为者的行为归因。虽然双方面对同一行为,行为者倾向于把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容易将之归因于行为者的个人倾向;相反,行为者往往会把自己成功的行为归因于个人倾向,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归因于情境。 ②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是否涉及自己的利益,也会导致不同的归因。 ③对自然现象做拟人化归因的偏差。社会生活中有一些自然现象,本来并不具有社会意义,但人们常对其做拟人化的归因。造成这种归因偏差心理,多半是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把生活中的偶然的巧合看做必然的因果关系。 (2) 归因偏差会影响人们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工作绩效。所以,作为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果和绩效,必须注意引导组织成员克服归因偏差,掌握正确的归因方法。 首先,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要发挥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克服用拟人化来对自然现象进行归因的偏向,以免走向宿命论。 其次,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成就动机高的人倾向于进行个人内在归因。而成就动机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绩效。所以,管理者要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可以从组织成员的归囚训练入手,引导他们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并养成将其工作的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归因习惯,改变遇事总是抱怨客观条件不好、归因于运气和任务难易的不良归因方法,使他们碰到困难时更愿意从主观努力上去加以克服,而不是心安理得地去回避困难。最后,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能力)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研究证明,个体若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这个稳定的内部因素,则这种失败无助于促使行为者的持之以恒,反之可能打击其自信心;若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这个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则可能激发行为者加倍努力进取的决心,提高其自信心。所以,管理者要重视组织成员的归因训练,培养他们多从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方面去归因,以激发他们长期努力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避免由于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和半途而废。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1Jf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