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众的纵向分类及其意义。

admin2014-06-02  30

问题 试论公众的纵向分类及其意义。

选项

答案所谓纵向分类,实际上是把公众作为一个过程按其发展阶段来划分;而公众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公众与社会组织关系日益密切的过程,所以纵向分类也可以说是根据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与公众发生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公众进行的一种划分。根据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程度和发展阶段,一般可把它分成四类,即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1)非公众——即社会组织还未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非公众严格说来,即按公众的定义说来,不能算作公众,因为它们既不受社会组织的影响,又不对社会组织的运行产生任何结果。由此,有人以为非公众不能列人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范围。但从社会组织的运行角度来看,在对社会组织运行的必然趋势进行分析时,有必要对今后可能与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现在的非公众中的一部分有提前的认识,即公共关系对公众的确定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但是这绝不是说,可以把公众与非公众混淆起来同等看待。事实上,提出“非公众”的概念就是要帮助公共关系工作减少盲目性,避免把力量过多地用到并不太需要用的地方去,因为非公众毕竟不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对象。(2)潜在公众——事实上已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但尚未意识到的公众。在社会组织的环境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即某些社会成员由于社会组织运行的关系而使他们面临共同问题,这时他们已经由该问题而连接起来成为社会组织的公众了,但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部分公众就是潜在公众。由于潜在公众本身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所以它不会付诸任何行动,这样它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就是潜在的。但问题早晚会暴露,潜在公众一旦意识到它们所面临的问题,就成了知晓公众了。对公共关系来说,应当尽量让潜在公众迅速转变为知晓公众。因为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是对社会组织有利的,那么自然应当尽快让公众知晓;如果是对社会组织不利的,那么也应当在让公众了解的基础上采取补救措施,主动变不利为有利,因为纸是包不住火的,一旦问题出现,再想办法就显得被动了。(3)知晓公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它与社会组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公众。由于知晓公众已经知道问题的存在,因此它们对任何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都会感兴趣,并在信息反馈上有所表示。所以知晓公众一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更应积极地展开,以便同公众交流信息,努力做到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特别是当不利于社会组织的问题已经暴露时,公共关系活动更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积极主动地向公众解释问题的缘由并说明解决问题的办法。否则,公众就可能采取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行动,从而转化为行动公众。(4)行动公众——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着手或已采取行动的公众。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当公众已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社会组织又没能及时解决问题时,公众就会准备采取或已经采取行动,如诉诸大众传播媒介,诉诸政府的有关部门,甚至诉诸法律等等。面临行动公众,公共关系工作更要加紧进行,竭力让公众了解社会组织为解决问题所作的努力,帮助社会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补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总之,随着从非公众到行动公众的发展,公众对社会组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虽然一般说来,这四类公众都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但公共关系的重点当放在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身上,而对非公众只花较少的功夫。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4mqfFFFM
0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