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5年年底至2016年4月期间,刚刚搬到新校址的某外国语学校部分学生不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疾病。学生家长调查发现,学校北面有一片工地,原本有三家化工厂,化工厂生产的大量氯苯、环芳烃、汞、镉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导致所在地块成为“毒地”。 近年

admin2019-08-23  47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5年年底至2016年4月期间,刚刚搬到新校址的某外国语学校部分学生不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疾病。学生家长调查发现,学校北面有一片工地,原本有三家化工厂,化工厂生产的大量氯苯、环芳烃、汞、镉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导致所在地块成为“毒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土壤污染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的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地图显示,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已然十分严峻。我国东部、中部和沿江地区土壤污染风险源密集,西藏、新疆、青海等少数西部
地区土壤污染风险源密度低。其中,南方比北方更集中,珠三角、长三角、湖南东部地区,乃至浙江南部沿海和赣南地区的土壤污染源密集。土壤污染源多沿河分布,不仅沿珠江三角洲水道河网、长江中下游、黄河沿线以及钱塘江分布,还集中沿湘江以及海河与淮河部分支流分布。此外,部分高风险行业分布密集,比如珠三角的电镀和金属表面处理,湘江流域的有色金属开采及冶炼,河南孟州和浙南的皮革行业,河南三门峡地区的矿产行业等。
事实上,早在2014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历经八年调查,共同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就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在630万平方公里被调查土地上,有7%的点位被测出镉超标。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马主任表示,土壤环境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工矿业、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和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我国的“家底”太薄。
据了解,当前我国颁布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将土壤质量维持在自然背景值的一级标准全国“一刀切”,不能客观反映区域差异;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二级标准,以及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三级标准,指标限值存在争议。
此外,由于调查时间跨度大,加之调查方法不统一、调查精度相对较低,难以准确掌握土壤污染的分布情况。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提出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并规定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情况,2020年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情况。“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内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是个挑战,只能进行相对的详查。”一位工作人员说,详查涉及如何布点问题,点位要有代表性,因为调查的点位最终要转化成面积,也涉及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区的划定。“未来可能每个点位代表一定的亩数,但精确到每平方米很难做到。”
目前,我国现有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分散体现在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农业法等法规中,大多是原则性、概括性的,缺乏明确污染土壤的管理责任、修复技术、融资机制、风险评估等的相关法律细则,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报告称,我国环保技术研发(不含环境友好产品)占营业收入(不含环境友好产品)的3.2%。环保技术研发以研发单位自有资金为主,政府投入仅占7.9%。而且水污染控制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为当前我国环保技术研发的主要领域,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辐射污染防护技术研发薄弱。
另外,在污染要素产业结构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相关产品和服务占其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60%,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相关产品和服务占30%,而我国的上述两个比例分别约为80%和10%,具有充分的不同污染要素间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2.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学家B在谈到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时说,土壤污染问题十分复杂,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进程缓慢的原因。
我国土地污染的成因复杂,治理难度较大。据介绍,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耕地总面积20.25亿亩,全国每年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减少耕地面积约600万亩,且减少的多是优质耕地。
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吨。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等问题,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发生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时,会向其他地方转移,扩大了土壤污染范围。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公顷。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但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一旦流入农田,将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会引起土壤酸化。
相对于较大范围的耕地污染,局部地区严重污染主要是由工矿企业污染排放造成的。一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总量接近或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突出。
实际生活中,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当初日本的“痛痛病”经过了10~20年才被人们所认识。另外,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
据调查,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公顷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而且不同于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在切断污染源之后能通过稀释和自净化作用使污染问题不断缓解,土壤污染物很难靠稀释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3.为推进落实((T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防控污染地块环境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安全,T省环保厅、国土厅、住建厅印发((T省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5年。
《管理办法》共设11条,通过“五明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管理要求和监管职责,确保重点行业污染地块在转变用途过程中的土壤环境安全。
一是明确重点工业企业范围。即从事过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活动的用地。
二是明确土地性质转变范围。拟收回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其用地规划、审批、相关活动及其土壤环境监督管理,应依据《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
三是明确土壤环境治理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及“落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责任”的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环境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者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者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终止的,由原土地使用权人对其使用这一地块期间所造成的土壤污染承担相关责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
四是明确各部门职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建设和应用辖区内污染地块信息系统,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完善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土壤环境评审专家库管理,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开展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土地使用权人开展的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向同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部门出具意见。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用地变更的审批监管。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在疑似污染地块和污染地块收回、转让或变更用途前,书面征询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关于土壤环境状况的意见。
市、县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涉及疑似污染地块及污染地块,其用途变更为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用地的,应书面征询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关于土壤环境状况的意见。
五是明确污染地块相关活动。土地使用权人应按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及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并编制调查报告。对需要实施风险管控的污染地块,应当根据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方案,组织实施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措施;对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应当根据土壤环境详细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治理与修复工程方案,组织实施治理与修复工程,并委托第三方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
4.土地是一个地方发展极其重要的资源,保护土地就是保护生命线。近年来,H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保护耕地为核心,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用地为中心,做到保障发展更加给力,保护资源更加有效,节约资源更加突出,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土地收益明显提高,用地秩序正在理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土地保护的“双赢”。
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开展以来,H县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统筹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衔接,注重部门配合和公众参与,努力打好耕地“保卫战”。
据了解,根据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求,H县此次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2.1万亩,其中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9.44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库0.29万亩。划定后的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高且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为6.58,坡度6度以下耕地所占比例为99.85%(水田所占比例为85.22%);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质量等级为6.55,全部为6度以下耕地(水田所占比例为85.73%)。
H县为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制定出台了《H县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划定工作方案》,并重点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等2.7527万亩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将现有建设用地等3.1664万亩低质量耕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高级别基本农田比重保持在43%以上,比原划定的41%提高2%,为实现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该县为预防和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健全了“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工作新机制;加强动态巡查,每周进行一次动态巡查,深入村组,特别与村两委干部交流,在为群众做好服务的前提下,一定要对违法用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消除在萌芽状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2016年上半年对一户违规用地居民,进行多次制止和劝阻,该户居民仍执迷不悟,一到节假日期间,在家偷偷施工,4月12日,该县政府组织全体政府干部,对此户居民进行助拆,给违法建设当头一棒,遏制了全县违法用地的态势。目前,该县初步实现了电话、网络、来信、媒体反映、领导批示和违法线索收集、梳理、核查、分析的统一整合,基本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制止”。截至目前,该县没有一起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同时,H县从2014年起即探索并建立起了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通过实施激励性措施,建立补偿机制,已连续三年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政策,共计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补偿资金5341.73万元,实现保有基本农田的所有村(社区)均得到相应补偿。“在补偿方面,我县还采取差别化补偿政策,对已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的补偿标准从50元/亩增加至100元/亩,基本农田补偿资金的60%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设立专账、专款专用,40%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决定具体使用方式,确保耕地保护成效。”H县国土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H县还创新了永久基本农田网格化管理机制,将保护责任从村委会延伸到村民小组直至每一位种粮大户,推行“田长制”来保护耕地。
耕地保护更要着眼未来,通过推进建设性保护,采取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途径,H县进一步提升了耕地保护水平。作为全国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之一,全县已投入1.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7万亩,2017年第一批7个项目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791亩。已有21个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省市级验收,面积5572亩。
5.M市原本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市土壤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此,该市相关部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组织了一次关于土壤污染治理的座谈会,以下是与会人士的发言记录:
某农林大学教授:如今,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在农村,有机肥的使用率很低。有机肥中的主要物质是有机质,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既然有机肥比化肥好,那么为什么农民都喜欢用化肥呢?有机肥和化肥的区别,就好比是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一样,中药讲究的是慢慢调理体质,西药讲究的是又准又猛地解决问题,但副作用也不小。有些农民只关心产量不关心质量,而化肥正是因为能立竿见影地提高产量才备受青睐。
驻村干部:这几年村里畜禽粪便对土壤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据了解,以前村里的畜禽养殖规模都比较小,种植、养殖不分家,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村里曾经划定的养殖禁区也被养殖户占用,禁区名存实亡。如此一来,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学者:污染企业不少都是纳税大户,相关部门很多时候对于污染企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执法人员在接到举报后,前往现场也是走走过场。而且,治理污染企业涉及环保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相互推诿、不作为的现象严重。目前,政府虽然清理了一批重污染企业,但对搬迁或转产转业的企业造成的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等,法律没有明确土地污染的追究依据,往往是企业一走了之,土地污染的后遗症无人问津。
环保部门代表:当前我市已经开始启动土壤污染修复项目,但“钱从哪里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现有土壤修复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土壤修复工程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所以很少有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如何解决土壤污染防治的融资问题,是当前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的核心问题。
环保专家: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滞后影响修复质量。目前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大都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因为没有资质要求,准入门槛低,这个行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另外,由于土壤修复需要的相关设备和药剂大部分需要进口,修复成本十分高。因此,缺乏相应设备也制约了土地修复企业的发展,导致在实际土地修复中土壤修复的质量不高。
6.近年来,“大地之殇”引起广泛讨论。诸多网友疾呼,保护土壤,维护“大地母亲”的健康已刻不容缓。以下是某网友著文节选:
“厚土的肩上承载着社会、经济的前方,它的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一个国的梦想。可当我用手掌摸索这广袤的土地:这一角只有干裂,那一角只有枯黄。这一片土壤本该是我的家乡,春天鸟语花香,嫩柳折断有奇异的芬芳;秋天满目金黄,麦田里盈着醉人的稻香。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低下了头颅,哭泣着生命的消亡。”
给定资料6中提到“厚土的肩上承载着社会、经济的前方,它的怀里孕育了一个人、一个国的梦想”,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立意高远,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防治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地厚土亦是珍矿宝库。“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土地不仅承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是影响国家兴亡的重要因素。可如今,由于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土壤污染、耕地退化。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阻碍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因此,防止土壤污染势在必行。 土壤污染绊住了社会前进的脚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这就要求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口腹之欲”,更要使人民群众享受宜居之乐。可土壤污染却像一条沾满泥浆的绊索紧紧地缠绕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双腿”,使之无法前行。有着“中国汞都”之称的贵州万山在汞矿开发过程中使当地约10万亩耕地受到污染,令人心有余悸;镉等重金属污染使“鱼米之乡”湖南的土壤变为“镉米之源”,成为当地居民的噩梦。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污土”的存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居住环境遭受着威胁,让人们与健康渐行渐远。若“食”之安、“住”之康尚且存在问题,那么全面小康注定遥不可及。只有保护土地,防治土壤污染,保障人民的基本物质需求安全,才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土壤污染卡住了经济发展的车轮。从清末的积贫积弱,到如今的国富民强,我国用百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巨大的转变。这一切都离不开脚下这片沃土的支持:农业发展离不开厚土的孕育,工业发展离不开土地矿藏的支持,服务业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土地的支撑。没有土地作为根基,那么经济发展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拉夫运河社区一度被美国政府认为是城镇发展的典范,景色优美,经济发达。但在土壤污染事件爆发之后,这里就失去了当年的繁荣,只剩下一片萧条景象。即使耗费了30亿美金进行修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繁华。前车之覆当为后车之鉴,如今我国的土壤污染,也正在一步一步袭扰着经济的发展,“毒地”“棕地”频繁出现,屡屡迫使经济活动中止。可见,保护土地,防治土壤污染,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勿使一抔黄土化作两行浊泪,警惕十年发展遗留百世祸根。当前,我国土地污染问题严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然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相信我们只要摒弃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贯彻绿色的发展理念,加大防治土壤污染力度,定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携手并进、协调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1t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