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7月24日,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部分职工因不满企业重组而在通钢厂区内聚集上访,反对河北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一度造成工厂内7个高炉停产,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被殴打,不治身亡。 材料

admin2010-12-12  23

问题 材料一:2009年7月24日,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部分职工因不满企业重组而在通钢厂区内聚集上访,反对河北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一度造成工厂内7个高炉停产,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被殴打,不治身亡。
材料二:云南孟连事件。该县勐马镇胶农因橡胶林产权归属一事多次与当地橡胶公司发生争执和冲突。7月19日,勐啊村5位胶农被警察强行带走,数百名村民手持器械,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警察被围困达11个小时,2名群众死亡,41名民警和19名群众受伤,9辆执行任务车辆不同程度损毁。
材料三:湖北石首事件。湖北荆州市管辖石首市一酒店内发现一具尸体,死者为酒店厨师,还留下一份遗书,因死因不明,死者家属将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事后两天,数千群众围观,阻碍交通,部分警民发生冲突,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砸坏。
材料四:伴着各地不断涌现的抗暴浪潮,出租车司机为生存而抗争的罢工运动业已席卷全国,自11月以来,重庆城区、海南三亚、甘肃永登和广东汕头等地发生一连串出租车罢运事件,至12月1日,广州市区又发生l万多辆出租车罢驶,虽然当局事前采取了一系列改善出租车司机待遇的措施,但被认为是“杯水车薪”,罢驶行动不断爆发。
问题:(1)作为地方领导,发生群体事件该怎么办?
(2)怎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选项

答案(1)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规模大,对社会稳定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处置群体性事件政策强、难度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第一,处置事件,要做到“四个确保”。一是要确保信息灵敏准确。牢牢把握信息的主动权,确保信息灵敏畅通准确是处理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二是确保预案周详实用。各级党委、政府和维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处置重大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工作指挥部,组建维稳工作队并加强演练,制定周详实用的工作预案。一旦有事,能确保迅速到达事发地点,有效控制局势。三是确保宣教深入细致。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时候,可以采取必要的宣教方法,使当地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赢得群众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四是确保处置公正果断。群体性事件涉及很多人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既要做到公正公平、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又要做到定性准确、果断处置。第二,解决问题,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问题的原则。二是坚持区别对待、当断即断的原则。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问题,要在依照政策法律的前提下,做到区别对待、当断即断,同时在政策允许的程度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让群众感到满意,真正解决好问题。三是坚持处理一事兼顾全局的原则。在处理事件中,要充分考虑到政策的连续性,切实把握好处理群体性事件一贯性原则,在坚持依法依政策处理的前提下,针对一些具体问题,采取灵活措施解决。这样,既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又不对其他问题造成不良影响,有效地维护了大局的稳定。第三,应对现场,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要注重思想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对于上访、闹事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治本上达到平息事件、稳定社会的目的。二是要注重依法办事与讲究策略相结合。三是要注重临机决断与现场静气相结合。一方面,工作组应在了解事实真相,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做到敢于负责、敢于拍板、敢于临机而断。另一方面,在群众情绪激烈的时候,也应能够保持头脑冷静,处事不惊,临危不乱。在处理群体性事件问题时,尽管群众有一些过激行为,但工作组还是应该做到“先疏散后处理,先骨干后一般,不轻易动用警力警械,不轻易抓人”的处置原则。 (2)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指群众性矛盾纠纷事件,它的参加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这类事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社会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管理体制,利益关系和活动领域等都处在深刻的变化之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原有模式逐渐被打破,利益冲突普遍,社会矛盾增多,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一,维护群众的物质利益,从源头防止群体性事件。 一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解决经济基础问题。我国现阶段所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无论是经济领域的物质利益关系引起的利益矛盾,还是政治理念、民族差别或是城乡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都源于经济原因。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稳定就有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减轻群众负担,关注民生问题。近些年农村发生的一些矛盾,有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状况迟迟得不到缓解,寻根溯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取少予”和侵犯群众利益造成的。决策者要树立正确理性的政绩观,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量力而行,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三是要健全社会救济,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要逐步形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安全网,实现社会公平。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处理群体性事件。 一要大力发展基层民主。要通过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扩大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减少民主欠缺带来的社会矛盾。二是完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使社会矛盾的处理和解决有法可依,促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政府的执法行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这一重要手段,在处理干群矛盾中,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依法行政,少犯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程序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健全防范和处理机制,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 一是构筑有效的防范机制,把防范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矛盾纠纷的责任制。二是逐步完善社会宣泄机制。一般说来,群体性事件在其发生的初期,还只表现为一种隐性的、个别的状态。然而如果缺乏排放和宣泄的渠道,隐性的、个别的不满情绪就会积聚成大量的、集中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而有必要完善疏通不满情绪、排放冲突因素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有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通道,给社会成员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发泄不满的场所。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处理机制。比如,建立信访情报交流制度等。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1d5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公共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