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民社会,最终是为了实现“善治”的政治理想。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后,善政或仁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它的基本内容是: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毫无疑问,只要政府存在一天,这样的善政将始终

admin2016-04-22  43

问题 发展公民社会,最终是为了实现“善治”的政治理想。自从有了国家及其政府以后,善政或仁政,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它的基本内容是:严明的法度、清廉的官员、很高的行政效率、良好的行政服务。毫无疑问,只要政府存在一天,这样的善政将始终是公民对政府所怀有的期望和理想。
    然而,善政的政治理想在全球化时代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对善政构成挑战的是“善治”。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参与。这里的参与首先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但不仅仅是政治参与,还包括公民对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后者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
    毫无疑问,中国的公民社会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它对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是一支健康的和积极的力量。
    “法治”一词虽得民心,但其含义却未必清晰可见。“实际上,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也就是说,约束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这才叫法治状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在两会采访中说了这席话。“依法行政”的口号近年来逐步被叫响以后,一些干部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将依法行政解释为加强行政权,把依法行政之“法”塞进了本机关、本部门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红头文件”“土章程”,甚至使之凌驾于宪法、法律、法规之上,强令执行,还美其名日“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通过法治约束和监督,使行政权受到制约,应是法治社会最基础的一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公权力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信心。当然,保证依法行政,依法治官、治权,除了要继续运用以往常规措施外,更要敢于和善于运用较为刚性的手段,把行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监督的实效。同时,媒体要敢于对重大违法乱纪的行为公开曝光。由此,“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法治是治公权力”才能落到实处。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材料中谈到“法治是治公权力”,假如你是某市政府法制办的工作人员,请根据上述材料,就基层行政中的法治问题给市民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
    (3)450字左右。

选项

答案 就基层行政中的法治问题致市民的一封公开信 各位市民朋友: 根据市委要求,由市委多部门组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基层政府承担着谋求社会公益、进行行政管理与服务的重任,关乎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更是宣扬“依法治国”的重点领域。 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理应明白司法审判不容干涉,权益受法律保障,但长期的权力惯性思维常常导致政府角色的越位、错位。不少领导干部曲解“依法行政”的含义,不谈依法治权力而只谈依法治民,不谈依法治高层而只谈依法治基层,一些干部将依法行政解释为加强行政权,使依法行政之“法”凌驾于宪法、法律、法规之上。法治文明建设是影响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业,为了保证依法行政,真正实现还政于民,基层政府部门应切实做到“依法治国”: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二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坚定改革决心,厘清“权力清单”,不缺位,不越位;三是成立监督委员会,落实公民的监督权,真正做到“法治是治公权力”。 请广大市民朋友予以监督。 ××市法制办 ××年××月××日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0sz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