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 生1: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她们

admin2018-07-19  23

问题     阅读教师的教学实录(节选)。
    师: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细腻淡雅,浑然一体,每个读过的人都有很真切的美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都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写下来交流一下。
    生1:夜色撩人,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已经浑然是一个个精灵,她们是来自神秘的世界吗?在这样动人的夜晚,在人迹罕至的池塘边偷偷沐浴。作者是误入了仙境吗?那就和她们一起共舞吧。否则她们就会像这渺茫歌声似的清香一样散去,再难寻觅她们的芳踪了。
    生2:荷花在这儿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我在岸边驻足,无人理会。花朵在月光中独自美丽,我在这美丽中迷失自己。这边清香也是那么缥缈,仿佛幸福和我若即若离。想走近荷花深处,又恐它们腾空而起,飞向天际。于是我静静地驻足,独自享受这份忧伤。
    (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让老师感到很欣喜,他们的诸多感觉正是这篇文章主题多元性决定的,于是老师不失时机地启发同学)
    师:同样的内容大家的感觉却不同,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呢?
    生1:作者是喜悦放松的.他笔下的荷塘多美丽啊,如果心情沉重不会有这样美丽的语言的。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啊!作者能不开心吗?
    生2:作者心情很忧郁,虽说他描写的景色很美丽,但是我读的时候,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了压抑,我几乎找不到热烈激昂的词语。最关键的是我读的时候高兴不起来,反而觉得有一种酸楚,所以我认为作者当时心情肯定很忧伤。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这和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分不开,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来判断的。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自清复杂的心情?能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吗?
    生1: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因为作者反复提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那段日子国家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
    生2:我也赞成。文章的结尾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到底”意味着作者这几天一直想着江南的事,今晚出去是为了忘却,却因为想到江南采莲,终于不能忘却。“惦着”不是“向往”,而是“挂念”“放心不下”。那么,当时的江南有什么事让作者“挂念”“放心不下”?这不是一清二楚吗?
    师: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读文章除了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情感来解读外,必不可少的是对文章本身的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看来,课前大家的读后感,有些同学理解过于“自我”,缺乏对文章本身的解析。大家认为,哪些读后感是需要改进的呢?
    生:其中把荷塘月色的感情诠释为思乡的,我认为不妥,因为本文虽然感情复杂,但思乡的主题却是没有的,“惦着江南”也不能理解为思乡。
    师:其实大家的读后感都有可取之处,都是对文章的一种感悟,结合文章本身的内容和自己的主观经验解读文章,就会产生一篇篇新的属于自己的《荷塘月色》,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
    问题:以上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荷塘月色》的教学实录片段,阅读并结合新课标做出评析。

选项

答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与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内涵的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文本本身是一个极其丰富复杂的世界,文学作品具有开放性,不是几个简单的概括性结论可以包容所有的内涵,应该提倡多元思维。尤其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多元的理解也体现了文本自身具有的结构的开放性和意蕴的丰富性及不确定性。因此,要重视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题干教学实录片段中.教师便是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多元解读的。教师没有先人为主,而是在调动学生自己进行欣赏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让学生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思维活跃,情绪热烈,课堂充满了生机,实现了“生态课堂”,这种场景是新课程所希望的,也应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追求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0Gd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