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admin2010-03-17  29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给定资料
   1.8月27日记者在一些城市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用工招聘会现场发现:美体设计师、成功学推广讲师、市场品牌策划推广等“新工种”备受毕业生青睐。
   在某些信息公司的招聘台前,很多毕业生前来咨询。某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刘玉平在“成功学推广讲师用人信息表”上填写了自己的求职意向。他说,自己学的计算机专业竞争比较激烈,现在很想挑战一下这个新工种,也许能有所作为。该信息公司人事经理梁俊利向记者介绍说,100来张用人信息表已经填满了,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应聘。
   业内人士提醒:一些企业打出了热门行业、新鲜岗位的旗号,向求职者展示了行业大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前来竞争。但当你进来后却发现,很可能对方是有条件的:比如进来后先要参加“培训”。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三四千元的培训费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个别企业还会假借“培训不合格”等条件辞掉你,所以毕业生求职时一定要谨防掉入“假招聘真培训”的陷阱。
   2.小刘是一名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几个月前已经修完学业等待毕业的他,想利用空闲时间找个工作以提前适应社会。一个偶然机会,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条广告:急聘录入员,录入:自备电脑,打印存盘即可,20~60元/千字。文稿整理员;4万~10万字/份,20元/千字。他按照广告上标明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公司。原以为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了,没想到事实却完全出乎他的想象。这家自称是浙江××信息咨询中心的公司并非是直接的用人单位,而只是一家职介公司。
   那里的工作人员极力向小张推荐交友和伴游的工作,并承诺有丰厚的回报。但无论找什么工作,都要预先交纳信息服务费。信息费多少因工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想找录入、抄写等工作需交纳300元。如果想找交友、伴游等高薪工作则要交纳500元,。只想找一份录入的工作的小张,在接话员的说服下最终交纳了300元信息费,并签了一份让他原以为可以放心的协议书。协议书的大体意思是:乙方自愿向甲方浙江××咨询中心交纳信息费300元,合作期限为12个月。在合作期限内,甲方必须根据乙方要求,向乙方提供真实信息。合作期限内甲方的服务未能使乙方挣到钱,无论任何原因,协议期满信息费全额退还。
   浙江××信息咨询中心给小张介绍工作的方式是,给小张一个手里有录入工作的人的电话,由小张自己来联系,小张与那人联系了几次,被一拖再拖。最终也没有见到那人的面。随后,××咨询中心又给小张提供了几个客户的电话,都由于客户的原因,没能成功。一个多月过去了,一份工作也没有找到。气愤的小张打算让××咨询中心退还信息费,解除协议。这时才发现该信息咨询中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在专项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执法检查活动中,执法人员频频遭遇“人走楼空”的尴尬。执法人员发现,非法职业中介和非法招工的诈骗行为又有新变化:一家公司被查处后,赶紧给另外几家通风报信,使得执法人员一再扑空。
   记者跟随执法人员前往环市中路恒×大厦11楼1113房恒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执法时发现,该职业中介虽然工商执照等各种证件齐全,但干的分明是违法勾当;文件夹里夹着的全是报纸,摆在一边的电脑原来只是个空壳,收据上盖的是其他公司的印章……看到执法人员进场,非法中介的“老运动员”们并不慌张,纷纷以“昨日刚进公司”和“只是清洁工人”为名对业务一问三不知。记者在桌面上看到了六七叠、几百份求职者资料和两张4月27日开出的收费单据,均是以“广东恒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名,分别收取了“服装管理费”360元和200元。执法人员要求其出示委托招工书,其中的负责人回答不知道。
   据执法人员介绍,非法职业中介已经出现了“联盟”行动。为了逃避打击,非法职介的诈骗手法不断翻新:一是几家公司互相勾结,联合诈骗,当你到甲公司应聘被骗了钱后,该“公司”给你开一张介绍信,让你到乙公司上班,乙公司如果骗不到你的钱,又会说你不符合要求,要你再回甲公司。这时,甲公司又将你介绍到丙公司,又以别的名目再骗你一次钱,一旦被识破诈骗伎俩要求退钱时,他们就互相推诿。二是除了在大街小巷贴广告之外,一些非法中介明目张胆地在报刊上发布广告。三是本地招工,异地违法的手法。比如招工者在广州招工,说是工地直招,招工时除了扣押身份证之外,不收任何费用,但是招到之后,就以几百元一个把这些“应聘者”转卖到东莞,惠州等珠三角的建筑工地。
   此外,非法职介行骗名目也增多了,以前大多是收取中介费或服装费,现在有报名费、服务费、会员费、体检费、保险费、抵押金、劳动协议保障金等十多种之多。
   4.今年23岁的胡晓波,2005年毕业于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和公务员资格证等多个证件。2006年1月份,小胡在网上看到了浙江省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招人,因为专业对口,就联合同班几位同学给这家公司投了简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邀请,小胡和其他六名同学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当时公司口头告诉他们试用期2个月。因为这个公司很大,想留在这里的小胡和其他6名同学尽管没有签任何协议还是答应先干了,盼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争取这个职位。试用期的待遇很低,跟正式员工没法比。而试用期的工作内容也和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小胡说,试用期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谁做都可以的,但又是些必须得有人做的工作。当时感觉就是临时性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小胡非常勤奋地完成公司布置给他的工作,两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到了,该到转正的时候了。但两个月后也没人提这事,小胡去向公司领导询问,领导说对他两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满意,还要进行全面考察,小胡认为公司可能是真想留下他,于是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公司提出的再试用两个月的要求。很快又试用了两个多月,公司领导找到小胡,说没有名额,要小胡他们再等一等。
   与小胡同时进入公司的六名同学也都在被延长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以各种理由辞退。而在此期间公司也投有和他们签订任何协议与合同。
   5.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李找丁作时遇到这样一件“怪事”:等了半个月终于接到一家合资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结束后恰巧碰到在这家公司管理层任职的学长,学长向其透露,公司今年其实并没有招人的打算。近来,类似虚假招聘时有耳闻。
   既然单位没有招才纳贤的打算,为何还要劳神劳力组织招聘、面试?某企业人事经理透露,虚假招聘单位并非无利可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薪酬、岗位性质等原因,人员流动很大,为了保证动行稳定,公司就通过连续面试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库。但公司即使对某位应聘者“中意”也不会马上招进来,等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内寻找人选;二是有些企业的一些岗位因为长期没有招聘,人力资源经理不了解薪酬信息,就通过大量的面试来掌握这些岗位的薪酬“行情”;三是一些大公司长期把招聘广告挂在网站,不时到高校进行宜讲,实际是为“造势”,在毕业生中起到广告效应;此外,个别小公司为获取组织单位承诺的“返利”,参加非正规的大型招聘会,“任务”就是空收一大摞简历,却不招“一兵一卒”,或者干脆席位空留。
   记者了解到,部分高校也察觉到了这一不正常现象。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遭遇,请来资深的人力资源经理做就业技巧辅导,加强学生在求职中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假招聘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打算在校园网上向学生公布企业“诚信黑名单”。同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祁明还认为,要想让假招聘绝迹,根本之策是健全法律法规,并制定执行可操作的政策。同时有关机构要加强管理,彻底“根除”虚假招聘现象。
   6.北京现在的房地产公司没有几家正规的,凡是说去参加什么培训的都是骗子,北京房产局声明过:除了房地产经纪人需要持经纪人证上岗以外,其他人员没有要求,凡是以各种培训为名义的均属于非法。一般行骗方式:首先面试,并用高薪和福利诱惑,一般肯定会通过(有的还有所谓复试),之后告诉你要去某处进行为期几天的上岗培训,要取得所谓证书,然后会和你说明培训费用(一般300元以上下)单位不收,直接交给培训机构,考试合格回来录用并报销费用。之后会给你一封所谓的推荐信让你尽快去参加培训,培训时什么房地产知识都不教(他们也不会),一般第一天胡扯,第二天划考试题,第三天让你去做所谓的调研,第四天考试。考试有的时候会故意找麻烦不让你过,好交钱补考。幸运通过考试的去单位一般会被录用,但是这种美梦只会持续不长时间,之后他们就会以各种理由开掉你,当然,时间一定是在给你开支之前。
   7.大约一周前,毛先生在网上投放了自己的一份求职简历,第二天就接到用人单位的面试预约电话。招聘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某大型跨国投资公司,需要招聘业务拓展经理。当毛先生满怀希望地赶到这家公司时,才发现是一家保险公司在招跑街业务员。
   据了解,一些保险公司在招聘业务员的过程中确实不择手段。记者曾经在很多招聘会上看到,一些保险公司对于任何一位经过招聘摊位的求职者,都会发一张写有“你已通过本公司的初试,请你下午到本公司进行进一步面试”的通知单。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流动性极大,对于新招的业务员,一些公司还要对其进行收费培训,这也是笔不小的收入。如果业务员干得不满意,自己走人,或者被公司辞掉,反正外面还有源源不断的人被招进来,培训费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赚取,何乐不为呢?
   记者采访有关管理部门得知,部分保险公司的这种招聘手段确实存在欺诈,但从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看,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惩罚和约束,只能提醒求职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8.浏览了投诉黑名单上北京和上海的企业,数量相当巨大,有数千企业,而主要集中在保险行业、软件信息业、咨询服务业和一些新兴的企业等。保险行业中,几乎所有知名大型保险公司都遭到投诉,包括平安保险和人寿保险。至于原因,笔者认为除了保险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和人才经常流动以外,的确不少公司招聘时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行为;信息服务行业中求职和招聘网站也被网友骂了个遍,这些企业有中华英才网,南方人才网,人才市场报等,网友认为这些公司和企业对骗子公司没有严格的审核,让他们在媒体上大做广告才导致求职者频频上当受骗。至于其他的企业就比较杂乱:有计算机软件公司、礼品公司、影视公司等等。
   笔者在浏览这些黑名单的时候发现,的确有很多求职者因为提前看到了信誉不佳的企业的名单而免遭欺骗,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黑名单”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当然,网站存在着肆意谩骂公司,借机诽谤报复公司的网友,而他们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该网站不需要用户注册和署名就可以投诉,因此投诉者没有任何责任,这样“黑名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
   9.4部手机,20张手机卡,16张银行卡、存折和3台群发机,凭借这些家当,一对夫妻在全国诈骗152起,百余万元钱从全国各地汇入了骗子夫妻的腰包。3月以来,哈尔滨市道里区接连发生通过粘贴不干胶小广告或者群发手机短信等形式,以要招聘男女公关、情感陪护人员,给予高额报酬等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
   10.大学毕业生参加一场人才招聘会本是为以后的工作寻找机会,孰料来招聘的老板醉翁之意不在酒,竟是来“选儿媳”的。2006年1月13日至“口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萧萧投了几份简历。几天后,她去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过程极少涉及和公司有关的问题。回家后,萧萧将过程一说,妈妈笑了:这哪是面试,根本就是相亲嘛!这样的“灰姑娘传奇”在温州的求职场上并不鲜见。而招聘者往往以温籍华侨为主。
   11.辽宁某律师事务所的孙律师认为,求职过程中受到欺骗,可以以法律形式追究。但是,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遇到的纠纷,有关部门往往会因为“钱太少”不立案,而劳动仲裁部门的管辖范围也局限在已形成劳资关系的纠纷上,致使对招聘市场上的虚假行为打击不力。
   在人才市场工作的张女士对此解释说:“人才市场只能对招聘单位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对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发布,但对企业招聘后的培训,待遇等具体情况无法监督,也没有这个权力来进行跟踪调查。”
   12.在北京六里桥附近的一个报刊亭,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招聘类的报纸。在报纸上登广告的这些俱乐部、夜总会还有什么娱乐城,他们什么照都没有,实际上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招聘单位也大多是黑公司,招人是假,骗钱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他们往往在写字楼租问房,然后在报纸上登上几个招聘广告,利用这些广告这些人每个月至少能有3万多块钱的进账。这些报纸不用任何手续,只要给业务员钱就可以登载招聘信息了。
   这些刊登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在北京的报刊亭都有销售,六里桥一带常常聚集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告诉记者,急于找活干的人基本上都买过这类报纸。这些黑公司非法经营,照理说管理部门应该管一管,但工商部门说这些黑公司没有进行过工商登记,让找劳动局,可劳动局却说他们也管不了。这些部门都指望不上,看来只有通过发布虚假招聘广告的报纸来查找有关线索,寻找解决的办法了。那么这些报纸又是哪儿来的呢?
   记者发现,这些报纸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出版单位和发行刊号。有个别的虽然注明有刊号,但是经过确认也是假的。卖报的人说,这些报纸虽然来路不正,但是由于有很大的赚头,他们更愿意卖这样的报纸。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必须由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印刷和发行,没有或者伪造假冒出版单位名称的报纸、期刊不得印刷发行。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北京这些非法出版物却在邮政局的报刊亭叫卖。报刊亭公司说责任在报社,因为它要不登载这些骗人的东西,那报亭卖出去也不会让人受骗。报刊亭公司明摆着在推卸责任,不过非法出版物这么明日张胆地在街头出售,凭我们现有的执法能力,让新闻出版局来接受调查是不现实的。
   按照非法报纸留的假地址找过去,一般是私宅,人口都是密码门,连警察都进不去。
   13.广东省劳动保障厅首次向社会公布了20家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名单,同时表示:今后那些存在拖欠工资、严重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的企业除了会被加大处罚力度外,还可能随时被曝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如果存在包庇用人单位的行为,将被劳动保障厅通报批评。
   为了加大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力度,最近省劳动保障厅发出《关于印发<广东省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暂行规定>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实行对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用人单位及其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布的制度。
   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负责人表示,广大打工者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必采取极端的方式维权,可以拨打投诉电话。今后,除了对违法单位进行社会公布外,省劳动保障厅还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有关人士透露,因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今年深圳一家企业被处以上千万元的罚款。
   14.3月9日,即将毕业的复旦大学MBA杨林(化名)在“智通招聘”求职网站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东莞华瑞达电子”正在招聘上海分公司经理,他随即投了一份个人简历。“第二天我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说老总对我的简历很欣赏,希望我能尽快去东莞和老总面谈,飞机票由他们报销。”看到华瑞达很有魄力,杨林并没有丝毫怀疑,订了11日上午9时飞往深圳的机票,再从深圳转道东莞。到达东莞后,杨林跟华瑞达联系,“华瑞达的人问我所在的地点,说正好有一个办事员在外面,可以开车来接我。”20分钟之后,出乎杨先生预料,一辆摩托车停在了他的面前。“说他就是来接我的办事员。”他把随身行李放上摩托车前踏板,坐上了后座。行驶中的摩托车突然掉下个疑似手提包的东西。“办事员说,不好,东西掉了,停车让我下车拣。”杨林刚下摩托车,办事员突然发动车辆绝尘而去。杨林这才发现他捡到的只是一个破包,放在车上的手提包、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手机都被“办事员”带走。发现自己被骗的杨林立即到东莞白马派出所报案,结果被告知他并非类似骗局唯一的受害者。

请用15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选项

答案现阶段求职人员屡遭虚假招聘,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没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某些企业和个人乘虚而入,给广大求职人员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因此,应着实抓紧时间,尽快出台规范就业市场的法律法规,维护求职人员的合法权益。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mA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