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农村建设的急需-双向的渴

admin2011-01-09  12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新农村建设的急需-双向的渴求促使2006年启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一年比一年火热。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长效机制的意见》,希望加快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制度化步伐。
   中组部负责人就此答记者提问时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计划连续用5年时间,每年从各地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总数累计达10万人。
   通过考试的大学生到达乡村基层后,一般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任期为3年。对于他们任期届满后的出路,中组部负责人说,对表现优秀、担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建功立业;对于表现优秀、聘期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可以享受公务员报考的优惠政策。
   2009年5月5日启动的北京市面向2006年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公务员工作,印证了这一点。有资格参加这个考试的,都是已经完成了首期3年聘任协议的“村官”们,他们有机会获得258个公务员岗位中的一个。尽管竞争依然激烈,但比起社会上的公务员公开招考,门槛已然降低了许多。而且,北京市规定:在这次公务员定向招考中,在村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获得5到15分不等的加分。
   有朝一日的“鲤鱼跃龙门”,无疑是吸引大学毕业生们积极报考“村官”的重要动机,但也有很多人希望把村官的宝贵经历好好经营起来,当作人生一次重要的历练。
   2.2008年5月29日,陕西省首次决定选聘2000名高校毕业生下乡当“村官”。目前,首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已有一年时间。一年的历练让满怀理想的大学生村官们变得更加务实,但一些人的处境也很尴尬。
   记者见到紫阳县双安乡双河口村主任助理陈康时,他正在学习关于养鸡和养羊方面的知识。他说:“平时村上琐事比较多,没时间只能晚上抽时间,通过网络和书籍多学一点。”陈康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学历,所学专业是平面设计。“其实在下来前,我已在南方的一座城市找到了工作,合同都签了。”陈康最终下乡当“村官”的原因是,“我生在农村,对农村感情深厚,我想回来做一点事情。”尽管分配到紫阳县的12个大学生“村官”几乎全都来自农村家庭,但在上任后不久,都出现了不了解农村文化习俗,不会用村民的语言和村民交流等问题。
   “曾经的选择是为了奉献。我愿意把青春奉献在这片热土上,因为它给了我感动,给了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毕业于西北大学,现任白河县构扒镇玉门村主任助理的门婷说出了自己的下乡理由。门婷选择走“村官”之路源于上大学时和同学们的一次旅游,“当时到白河旅游时,感觉这里山清水秀,人们工作生活无不透露着阳光的气息,从那时起我就打心里喜欢上了这片热土。”担任玉门村主任助理两个月后,门婷学会了融入。“作为外地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要想与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打成一片,不能让别人适应你,唯有改变自己。”谈起自己很快适应农村工作的经验时,门婷很自豪,“从一开始,没事就和村民们闲聊,尽量使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别人听懂,也尽量听懂别人的每一句话。”
   3.2008年,经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选聘,往届大学毕业生凌涛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稼依镇大稼依村当村官。这个村地处镇东边,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21个村小组1670户。组织抗旱保苗、建水池、修路、清理河道,凌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于2010年3月10日全票当选为大稼依村党支部副书记。他说,能联络各方,给村民找到水、服务春耕,是“任职以来最有收获的事”。
   回忆当村官的经历,凌涛认为这是一段艰辛的付出和快乐的收获。到村里当村官的第一天,凌涛就赶上修路,负责监督工程进度。1月气温低还下霜,骑车来回时他头发都会结冰。但一些村民并不理解他的工作,还有人偷偷挖走水泥。
   “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是群众比我还困难。一开始遇到好多挫折,自己也犹豫过。待遇低,出路不明确,没编制,处处受气,早出晚归,事情多,家人、朋友不看好甚至反对。”凌涛说,“但时间长了,我对农村有了感情,亲朋好友看我能干好就慢慢转变态度了。”
   以前村里全是泥巴路,下雨骑车会摔跤,好多人都搬走了。现在,村里铺上了标准水泥路,还争取到了建设玉米制种基地、蔬菜基地、马铃薯基地的机会。“刚到村里时,村干部并不配合,叫他们大爹、叔叔都不答应。几次共事后他们觉得我实在,真心做事,也比较勤快,后来非让我跟他们称兄道弟、叫他们大哥才高兴。”
   “当时,我耍了个‘小计谋’,使得村干部都听我的。那时要选出一个村上的领导小组长,他们就选我当,我说不干他们就急了。我说,‘选我也没用,你们又不听我的,到了地里,还不是各顾各?到时七嘴八舌,我又吵不赢你们,不干。’他们就说听,大家都是汉子,说话算数。果然,他们就都听我的了。”
   凌涛说:“有号召力后办事就容易了。过年吃年饭,每次村干部都要叫上我,我不去就跑到我家里来接我。村里的风俗是德高望重、主人家或年纪大的人才能坐主要席位,可我每次去他们都要我坐主要席位,当然我每次都不坐,那是对他们的尊敬。”
   凌涛时常跟村民说“我不是村官,叫我村务员更合适”。“有村民开玩笑说我是官,我跟他们说,要是有一天任期到了又考不上公务员,我就回家种地,我们就都一样是农民。村干部年纪大,我该叫叔叔、大爹的,可他们不让叫,他们说辈分不一样,让侄辈的人使唤我们就不一定听了,你跟我们平辈,叫谁都听,就算在地里种庄稼都来。”
   和村民相处,凌涛的体会是,开会讲话、宣传政策时要通俗简单,要讲农民的话,让村民一听就懂。“村干部、村民文化不高,你认的理他们才不管,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文化、道理、审美观和价值观。跟他们讲足球明星他们不爱听,但谈庄稼、聊收成肯定有效果。他们只想自己生活好起来,有面子、有钱用,这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凌涛说,“村民利益受到损害才会闹事,不能拿单位、城里的那套来评价。”
   “农民很淳朴,你真诚相待,他们回报你的也是真诚。有一次和几位大学生村官交流,他们觉得我‘厉害’,村民都听我的,问是怎么做到的。我就反问他们有谁帮村民挖过地、种过庄稼?他们觉得很不理解,觉得大学生村官到村里大小是个官,对村民要压。我告诉他们我不觉得自己是官,我帮群众挖过地、种过庄稼,而不是天天坐办公室或被政府借调,虽然那样看起来很有面子。”
   4.人民日报社记者访问了北京大学两代“村官”吴奇修和陈丽娟。
   记者:大学生去基层是否会荒废以前的专业?大学所学的知识,如何转化到基层工作中?
   吴奇修:我认为大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论和思维能力,是以后继续学习、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同时在生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学习。社会是一所多姿多彩的大学,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学生在基层要向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学习。把积极进取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开拓进取又量力而行,既努力奋斗又不急于求成。
   陈丽娟:不可否认,有些专业比如涉农、法律等对工作有帮助,但是农村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更多的是对基层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当“村官”最重要的是自我调节能力和责任感,专业和学历都不是最重要的。大学的教育在专业知识的培养之外更多的是对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无论什么专业,只要踏实肯干,在基层工作中总会找到适合的结合点。
   记者:现阶段,一批批大学生赶赴农村。其中比较让人发憷的,可能是怎样和农民打交道。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陈丽娟:我以前是一个典型的从学校到学校的充满书生气的“读书人”。到了基层后,才发现以前很多想法都太过理想化。在基层,我学会了和人平等地交流,学会了换位思考,所以就变得比以前宽容、稳重。我觉得,这是我这3年“村官”工作最大的收获和经验。
   吴奇修:和农民打交道,首先要带着一颗真心、抱着一种诚意。我从心底里看得起农民,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那段艰难而充实的经历,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丰富营养,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群众。
   记者:能给大学生或者现在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一些建议吗?
   吴奇修: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实质性措施。这些措施的含金量都是比较高的,所以现在大学生下基层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大学生仍需要做很多准备:一是学习、工作的条件差得多;二是经济上的待遇低得多;三是心理上、社会上、舆论上的压力大得多。
   陈丽娟:我认为大学生下基层,首先要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基层工作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艰苦,精神生活的欠缺也需要自己来调整和克服。大学生应该把握机会,注意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些对于个人成长还是相当有利的。而在政策上,应该注意“村官”政策的长期性和衔接性,不能把大学生到基层任职简单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方法,应该从建设新农村、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
   吴奇修:总的来说,现在的政策确实做到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很多人性化的设计免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地到基层去。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都应该珍惜机会,一方面要相信去了以后会改变农村的面貌,也会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我想政策上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制订培训计划,帮助大学生度过缓冲期。当代大学生具有现代知识和思维,我希望他们在选择就业、追求理想、实现价值的过程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5.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村里打井。虽然担任村支书的父亲一次次地动员人们,但这件惠及子孙的事却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有人甚至冷言相向,连帮着父亲忙前忙后的殷晓霞也经常被乡亲们质疑的眼神所笼罩,因为这里祖祖辈辈就没有打出过水来。最终村里人从质疑到信服,喝上了自来水,她也真正地了解到了农村工作的艰难和复杂。
   “刚来村里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和村民们走近。感觉自己一个女孩子家,能做成啥。”说起最初感觉,殷晓霞说自己当时很是困惑。不过,随着时间长了,与村民接触多了,尤其是在街道改造、奥运安保等方面,殷晓霞干得很卖力,让不少村民开始重新认识这个“黄毛丫头”。
   一次,村里的小两口闹别扭,女方哭着跑了,殷晓霞就和村干部一起到处寻找,终于在村外的树林子里找到了独自哭泣的小媳妇。担心小媳妇一下消不了气,殷晓霞就让她和自己住在了村委会。那一夜,殷晓霞劝导了半夜,她的“博”学让小媳妇佩服不已,气也消了不少。第二天,她又找了男方,给他讲法律、讲道理,直到让这对小夫妻握手言和。在日常走访中,殷晓霞了解到村里有几个养牛户,由于一段时间奶牛闹病,牛奶不好卖,他们连饲料钱也挣不回来。殷晓霞也暗中替他们着急,于是她便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还专门请自己学兽医专业的同学到村里给牛看病,给养牛户讲课,并上网下载资料,打印成册子,给奶农们学习使用。甚至,她还带着奶农到县城小区门口蹲点卖奶来挽回损失。
   “刚来的时候,村务公开、镇领导换届选举、农村普查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一年下来,这些工作已经都很熟练了。”殷晓霞说,一年的锻炼下来,自己真的收获了很多。
   6.根据陕西省的政策,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规定的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每名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
   此外,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且考核结果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报考省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可适当放宽报名条件并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7分,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的,在笔试成绩总分中加10分……“报考的时候自己都很迷茫,当时想利用这三年时间考研或考公务员。实在不行任期满后再择业嘛,毕竟这比失业在家要强些。”采访中,六成以上的村官们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实我们不少人都是被招聘条件诱惑来的。”
   7.“说到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这简直就像压在我心口的一块石头。”说到3年后的出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生表示,“这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同学们不愿意提及的,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说大学生们经常通过网络联络,大家谈论最多、最为担心的就是3年任期满后,大家该往哪里去。“出路不明已成为大家的一块心病,谈到这些,很多人都萌生过退意。”
   社会学家们却认为,中央为大学生“村官”设计的出路只是鼓励与扶持,并不能保证他们平稳进入仕途。“如果政策设计不好,大学生被‘扔’在穷乡僻壤,任满3年后前路茫茫,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悲剧。”安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村官”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车顿善表示,如果基层组织只拿大学生当通讯员、传声筒使用,有的甚至成了专职的“斟茶接待员”,这种形式化又单调的工作无疑将使大学生“村官”的思维僵化,无法达到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效果。庆幸的是,在安康,多个区县的组织部门已意识到这种情况,“在经过一段实践工作后,我们将给大学生‘村官’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成长。”据石泉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安排专人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安排优秀的村干部给大学生“村官”们上课。
   8.随着大学生报考“村官”人数的日渐增多,人们开始揣测:大学生当“村官”,究竟是为了寻求前进的跳板,还是真正怀着一颗建设乡村、服务乡村的心?
   采访中,大学生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中南民族大学大三的尚同学表示:“对我来说,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是我选择去当‘村官’的最大原因。大学生服务乡村,有不错的补贴,国家还可以帮着还助学贷款的本息金。任职期间有机会晋升。三年后,能为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加分。这些优惠政策,给大学生带来很大诱惑。”
   “我从小身在农村,那样的环境使我意识到,中国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大学生,我觉得我有义务在完成学业之后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学生‘村官’。”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系大三男生宋舟说道。
   9.近几年的情况显示,各地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究其原因,一些已经在村里开展工作的大学生表示:“村里矛盾多,与村干部难以沟通、村民不认同‘外来客’的领导,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农村实际需要的背离很远,给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全友认为:“目前,大学生‘村官’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在农村实际工作的差距。”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4%。此外,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占22%,哲学、历史学以及说不清楚的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总数的45%。
   培养几年的大学生流失,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损失。为了解决大学生到乡村工作的后顾之忧和“干不长、留不住”的问题,国家不断给大学生“村官”以优惠政策,并将实施新的政策,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此,詹教授说:“一村一名大学生,比较强调数量、忽视质量,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大学生村干部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实际需要。许多人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很快和农民沟通、建立感情。”
   湖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待不住’的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协调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从选聘到安排合适的岗位,再到今后的选聘提升制度等,都将完善。”
   10.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今年,内蒙古将选聘3000名大学毕业生到嘎查村任职。
   内蒙古部分盟市从2004年开始探索自行选聘大学生村官。2008年,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区范围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内蒙古大学生村官在岗人数3675人,已经覆盖全区约30%的行政村。
   在本届嘎查村党支部和嘎查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区共有576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班子,其中21人当选为主要负责人。
   目前,内蒙古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的人员和录取人员的比例大致为10:1,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到农村牧区实践锻炼,为广大农牧民服务。
   11.一位乡政府工作人员用了“四个待得住一个沉下去”寄语新大学生“村官”们。
   待得住,需要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就大学生“村官”本身而言,克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才能度过心理波动期。不少大学生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他们习惯了城市的校园生活,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有隔膜,刚到农村,会感到现状与媒体的宣传、心中的憧憬反差太大,难以适应,从而产生畏难和动摇的情绪。殊不知,艰苦磨难正是人生的财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到基层一线锻炼,大学生“村官”稚嫩的肩膀才能变得坚强有力,才能有朝一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待得住,就要入乡随俗。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民的转变,才不会水土不服。大学生“村官”能从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过五关斩六将,知识能力都没得说,可到了农村一时却未必被承认和接受。走出城市,走向乡村,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转换,而是一种身份的重新定位。要成为一个好的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消除和农民的隔膜。在那些成功的大学生“村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转变的轨迹。正如一位优秀大学生“村官”说的:“多跨农民的门槛,农民把你记在心坎;多帮农民办事,农民把你牢记。”从学生到“村官”,不能一蹴而就,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做起,说百姓话,办百姓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服务农民;从一言一行中改起,完善自己。逐渐让百姓了解接纳,直到和他们交朋友,真正融入新的生活工作中。
   待得住,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而不眼高手低。大学生“村官”怀揣理想,免不了会有豪言壮语,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对于选派下来的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有的希望这些从城里来的年轻人能为群众带来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有的希望他们能立竿见影为村里带来项目、引来资金。不切实际的幻想破灭后,又会使个别人对大学生“村官”失望,甚至不信任。大学生“村官”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虚心学习,必要时还要经得起挫折,受得了冷落。要走出自我设定的下车伊始就要挑大梁的误区,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良好心态,下决心在基层的这个大熔炉里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事务,正确面对差距和不足,一步步锤炼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才能尽快走出困境,迎头赶上,成为基层工作的行家里手,得到群众的尊敬和信任。
   待得住,就要意志坚韧。有的大学生“村官”刚下来时热情高涨,但“三分钟热度”一过,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就成了泄气的皮球,甚至从此消极起来。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干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这是优势。但毋庸讳言,他们所学专业多数远离农业和农村的急需,书本的理论知识也急需“换算”成服务农村建设的具体技能。而且由于刚离开学校,缺乏组织管理经验、社会工作经验,人际沟通能力也较弱,一时难以适应农村的复杂环境和繁琐工作。还可能遇到方言听不懂、不会说,交流不畅的苦恼。这些都需要大学生“村官”真正拿出勇气和决心,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付出汗水和心血,甚至苦涩的泪水,才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拔节,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沉下去,头顶是蓝天。“对青年学生来说,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为年轻“村官”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待得住,脚踏黄土地,心系千万家,用行动守望理想,在风雨中磨砺青春,就能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百炼成钢,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人生新坐标。
   12.到乡村基层任职,除了“村干部”身份带来的初步“威信”外,我国各级政府还为他们设置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各种保障措施,以使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很多艰苦偏远的地方政府给前来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更为优厚的条件,以便让他们安心工作,为地方服好务。在西藏,大学生“村官”从一上任就是公务员身份,按所在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待遇确定工资标准,自治区财政按每人5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对于西藏这样生活条件艰苦的高原民族地区,我们提出要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武金辉说。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够“有事干、干得好”,中组部还要求基层党委政府主动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帮助他们确定合适的项目和任务,并通过适当政策倾斜和市场机制办法,为他们提供支持。
   长期接触大学生“村官”的山西省阳泉市义东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延说,政府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大学生年轻、学历高,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于农村的发展相当有帮助”。
   13.浙江湖州南浔区南浔镇堰四村的村主任助理陆国华没有想到,按照政策动员拆迁房屋还要请村民喝点小酒、给女主人送点小礼物。“到农村工作才发现,很多工作并不是用道理能够讲得通的,要靠人情,要靠熟人关系。”这名2007年来到堰四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说。
   “刚刚到村里来,一切情形,和想象中的相差甚远:农村干部工作地点的不确定性,农村事务的繁多和复杂,村民们怀疑的眼光等。很多大学生刚出校门就进农村,心里会很没底。当初的踌躇满志,在现实的面前,往往会遭到打击。”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法律系、在汉阳区江堤乡已经工作了三年时间的叶同学如是说。
   网友“山村野夫”在河北某乡村当“村官”,他总结说:“大学生‘村官’能给农村带来生机,用自己的所学、用自己的热情,为村民谋一方富裕,有很大的意义。国家在近几年都有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但是,真正到了农村,一切都要依照当地的政策和情况来定。大学生在村里地位特殊,名分难定;专业知识与农村工作脱节,不能安心工作;具体工作繁琐,缺乏对长远发展思路的思考;没有正规的大学生‘村官’选调和工作考核制度,被调走或者辞退没有标准,工作没有安全感;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繁杂,地点不确定等等。这些困难,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
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国家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话题,就某一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选项

答案 多措并举让“村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 实践告诉我们,选派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农村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使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更安心地服务于我国农村建设。 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管理部门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不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于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和管理,为之配备优秀的管理干部,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村民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严格考察确认后,予以辞退。四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 二是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 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 最后,各高校要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其能力上的欠缺也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加以解决。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zg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