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①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预点下定义。 ②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的模型,闭上眼睛摸一摸,睁开眼睛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纹?有几个顶

admin2016-01-13  44

问题 案例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①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预点下定义。
②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个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的模型,闭上眼睛摸一摸,睁开眼睛看一看,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纹?有几个顶点?
(生按要求操作并回答)
课后笔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
调查对象:还没有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的五(3)班学生。
调查内容:长方体有(    )面,有(    )条棱,有(    )个顶点(学生填空前先学习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调查结果:全班56人,六个面答对的有50个人,12条棱答对的有37个人,8个顶点答对的有51人。
问题:
(1)请你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分析以上的案例。
(2)如果是你讲这节课,你会如何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写出教学片断。

选项

答案(1)思维的发展都是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一二年级学生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三四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开始为主;到五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补充和渗透。 上述案例的问题情境,如果用在小学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和想一想的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简单特点,是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特点的。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滥用这种直观性的问题情境,将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高年级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手中无物体,脑中想物体的良好习惯。如上述案例,当老师提出长方体有几个面的简单问题时,学生脑中应有一个长方体,通过对前后、左右、上下的思考得出有6个面的结论。只有当有些学生想象受阻时,才设法引导他们看长方体的实物,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来完成。 创设的问题情境的直观性程度应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材料来确定,决不能搞一刀切。创设问题情境力求做到直观性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活动相结合。力求保证学生的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处理好直观性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阶段性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能比较、区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测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面、棱、顶点;棱长总和。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橡皮泥;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 2.请同学们说出观察所想。 3.多媒体出示,各种物体(冰箱、砖、楼房、衣柜、电视机、包装箱等)的实物图。 二、解决问题(多媒体出示) 1.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相等。( ) (3)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用橡皮泥切成一个长方体,并指出它的面、棱、项点;指出它的长、宽、高;指出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 三、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xzy4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