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

admin2019-10-28  39

问题 材料:
    以下是“西气东输”的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有。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选项

答案区域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恰到好处的区域比较为引导学生进入地理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提供了背景。区域比较应用的关键是需要选择合适的区域地理要素进行比较。由于区域比较往往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区域,而且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可以进行比较(即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更可以进行较复杂的综合比较。所以,提供的资料最好能比较具体和多样,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是否具备。如果学生缺少某些背景知识,学习活动不易顺利展开。教师可使用多种方式,如事先介绍一下基础知识、发动学生查找资料,帮助学生解决背景知识问题。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vci9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