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钱学森的报国情怀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5年去美留学,193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考取了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冯•卡门是美国航空科技领域的权威,人们把其称为“超音速飞机之父”。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导

admin2019-07-31  31

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钱学森的报国情怀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5年去美留学,193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考取了冯•卡门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冯•卡门是美国航空科技领域的权威,人们把其称为“超音速飞机之父”。钱学森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导师把他留在身边工作,很快,钱学森便在数学和力学两个领域崭露头角,师生俩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冯•卡门很快提出了高声速流的概念,叉由钱学森证明了这个概念,为国际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钱学森激动得彻夜难眠,他归心似箭,毅然决定返回中国。当美国当局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时,他们开始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美国军界的一些同事劝他不要回国,一些好心朋友也劝他不要轻易离开美国,一些头面人物也用名誉、地位等挽留他,美国当局还派特务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美军方公然威胁道:“我们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我们绝不能把这五个师白白奉送给中国。”后来,钱学森竞被当局逮捕,关押在特米那岛上达半个月之久。当时他的导师远在欧洲,得悉情况后,他与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立即向移民局提出了强烈抗议,杜布里奇院长还亲往华盛顿要求释放。为了营救钱学森,他们还募集了15000美元的保险金,钱学森终于被开释。获得释放的钱学森事实上仍然受到监视,他含愤过了整整5年变相的软禁生活,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但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身边放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与此同时,新中国无时不在牵挂着海外的中华儿女。
1955年6月,钱学森的一封信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转到了周恩来总理手中,钱学森在信中表达了早日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愿。周总理十分关注此事,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当局迫于压力不得不允许钱学森全家离境。
1955年9月17日,与美国当局整整进行了5年艰苦抗争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归的航程。作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表彰的钱学森,在荣誉面前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
材料2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冷战后它们不但依然存在,而且更为突
出,其结果就产生出一系列关于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意识相冲突的论点。如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提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 “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已经过时”等。作者认为,这三个观念确实在不同程度上与全球化的现象有关,不过,人们把全球化某些因素的作用过分夸大了。
不能笼统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民族国家的时代就完全过去了。发达国家之所以对超越民族国家界限感兴趣,是因为这一界限对它们的跨国公司来说更像资本积累的消极界限(除非它们面临更强大的发达国家的欺压)。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对民族国家界限不能忘情,乃是因为这一界限是它们发展的有力屏障和积极推动者。因为一个具有坚定的民族国家意识、独立自主地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势政府是第三世界国家摆脱依附地位的先决条件。既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要占到全世界人口的4/5,并且他们或迟或早都要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都要借助民族国家充当其发展的有力屏障,那么,西方学者预言“民族国家时代已经过去”的论断,未免言之过早。
全球化的确对传统的民族国家思维带来一些冲击,欧元的出现便是其证明。主权是一个民
族国家长期形成的共同利益在政治上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主权上是不能轻易让步的。自觉地有所让步,那只能是为了本民族的更大利益,欧元事实上是人们改变了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民族国家的意识和观念完全过时。当前世界经济结构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着全球化对民族国家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冲击;但在更多的环节上,甚至可以说在总体上,依然是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这是因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差异和对立并没有因全球化而消失。且不说美国的霸权主义日益激发、加深着伊拉克、古巴、利比亚、南联盟等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和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就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与欧洲联盟各国之间的种种利益差异与矛盾,也时刻刺激着欧洲国家人民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从而不时发出“经济爱国主义”的呼声。
——摘编自王锐生《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请回答:
结合材料1,怎样理解“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选项

答案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的,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yHR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