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一/2010年第13题)

admin2014-06-10  38

问题 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一/2010年第13题)

选项 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答案B

解析 本题比较简单,只要注意到A项、B项表述的差异即可作答,B项“所有犯罪行为”这一表述过于绝对。
    汉律的儒家化包括上请与恤刑、“亲亲得相首匿”等方面。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对卑幼亲属首匿尊长亲属的犯罪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亲属首匿卑幼亲属,罪应处死的可上请皇帝宽贷。它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可见C项表述正确,“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项表述也没有问题,“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而A项表述也正确,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唯有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需要经过一定的奏闻程序上请皇帝宽贷,范围也是有限制的,即“罪殊死”的,因此并非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tTWl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