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①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

admin2019-08-19  29

问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①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男女婚恋形式较为自由,婚姻关系也较为松散,且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较大的话语权。
       ②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使鄂西南的土家族经历了一场急剧的社会转型。国家对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予以全面调整和影响。一方面我们看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伦理为主要内容的正统文化迅速改变着民众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方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地调适互动中顽强延续。
       ③为强化对这一地区的文化控制,官方在思想观念上大力【  】儒家伦理,加强儒家【  】。民众也逐渐接受汉族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大部分女性摒弃固有的婚恋习俗,融入儒家伦理文化,这一转变从守节守贞的节妇烈女不断增加鲜明地体现出来。改土归流以来,国家在这一地区禁止男女混杂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等旧俗,宗族观念则认为节妇烈女是光耀门楣之人。同时士绅在方志中大量书写节妇烈女的事迹,并上报旌表,引导了当地妇女观念的变化。这一时期,节妇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井喷式地涌现。
       ④但面对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仍有部分妇女选择恪守原有的文化习俗与生存逻辑。很多地方以“女儿会”的形式来延续传统婚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恩施石灰窑、大山顶等地,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七月初九和七月十二,流行借“女儿会”赶集之名来寻找意中人或私会情人。
       ⑤虽然学界对于“女儿会”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其背后文化现象的解读。其一,这种习俗根植于母系氏族遗存中。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史前时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能动作用,而妇女地位较高、敢于主动追求男性等文化遗存在当地具有长久影响,为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女性自由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动力。其二,这种习俗根植于地方性知识和文化传统之中。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区素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有三天假”的说法。“女儿会”与月半节正好为同一天,女性借赶集来幽会情人,久而久之成为民众默认的文化现象。其三,这一活动根植于地方市场体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与互动之中。石灰窑地处恩施、建始、鹤峰、宣恩四县交叉地带,是往来恩施与鹤峰的要道。改土归流后,随着各种关禁相继取消,国家鼓励外来移民来此垦殖,石灰窑一带的移民和流动人口逐渐增加。作为流动人口,由于离开以往生活环境,脱离了原来社会文化的监督和约束,容易接受鄂西南地区较为开放、自由的婚恋形态,因此集市不仅是石灰窑周边民众商业买卖交换的场所,同时也成为男女自由婚恋的公共空间之一。
       ⑥当中央王朝强制推行儒家社会文化政策时,土家族地区女性面对现实而做出不同面向的抉择:一部分女性以遵从礼制的节妇烈女形象存在,成为儒家社会性别伦理中的典范:另一部分女性则选择坚守传统自由婚恋的习俗,以“女儿会”的形式延续着土家族婚恋习俗。从这个意义上讲,“女儿会”不仅是对传统婚俗的固守,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统和地方性知识在社会变迁中的自觉调适和延续。
下列关于“女儿会”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A、是土家族妇女延续传统婚俗的一种形式
B、女性借赶集之名寻找意中人或私会情人
C、起源时间可追溯到遥远的母系氏族时代
D、是地方文化传统在社会变迁中的自觉调适

答案C

解析 由第⑤段的“学界对于‘女儿会’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可知,C项的“起源时间可追溯到遥远的母系氏族时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s7Kp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