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深圳蛇口炸响。此后的四十年,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一个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是深圳的基因和使命。《中共中央国

admin2021-03-05  38

问题 材料1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在深圳蛇口炸响。此后的四十年,深圳以奇迹般的速度迅猛发展,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一个实际人口超过20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是深圳的基因和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深圳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明确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近年来,深圳在社会治理上呈现出许多新的亮点。从统一政务服务平台“i深圳”APP,到早晚高峰期间只允许载有2人以上车辆驶入的“多乘员车道”,再到“人脸识别”查处非机动车闯红灯……一个个深圳“网红”的背后,都是深圳社会治理的智慧与创新。
        不依靠信息技术,不在创新上下功夫,很难想象仅靠有限的人力、物力而能高效地治理越来越庞大的城市。
        2019年,深圳正式出台《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逐步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目前,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每天数据交换量超过2000万条,峰值达到近8000万条。“这些数据每交换一次,可能就有1个市民少跑一次办事窗口,少盖一个章。”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说。
        在社会信用管理领域,深圳同样是先行先试的典范。作为全国最早开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城市之一,深圳于2003年率先建成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上线信用网站“深圳信用网”,从2019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深圳信用网”的总查询量近12亿次,总访问量近19亿次。
        此外,深圳率先成立信用机构,构建信用信息应用体系。目前,在全市首批83项重点事项中试点应用,在人才引进“秒批”等加快审批举措中,自动拦截失信主体,累计对“老赖”限制任职登记1.3万次,对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限制登记或备案25.5万次,对严重失信名单的企业限制登记或备案29万次,信用信息应用体系提高了失信成本,推动各类主体遵纪守法、守信崇德,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深圳迅速激活社会治理优势并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经受住了考验,深圳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送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抗击疫情的危难时刻,深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带头下沉社区,既当“社会暖心人”,又做“企业服务员”,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深圳机场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党领导的制度优势,1580名党员领导干部闻令而动,主动作为,以“指战员、组织员、战斗员”多重身份,全力以赴投身防控“疫”线,带领空港广大群众形成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强大合力,为深圳筑牢防疫“空中之门”。
        疫情期间,深圳市、区两级分类推动,司法局等相关部门编制了一系列法律指引、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合规操作指南,对企业复工、征用等问题开展了法律分析,针对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事项提供了执法指引,网络普法、线上法律咨询,线上法律援助申请等法律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特区立法权优势,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为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法治保障。
        作为全国闻名的“志愿者之城”,深圳全市注册志愿者达到165万,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3%,位居全国前列。疫情防控期间穿梭在社区、小区、产业园区、商场等场所的“红马甲”,是温暖广大市民的“志愿之光”。疫情期间,深圳全市共组建了747支志愿服务队,90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彰显了“志愿者之城”的爱之力量。
        近年来,深圳高度重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心理健康、法律援助、纠纷调处等社会治理的重点领域开展服务。通过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市民政部门积极动员和引导下,市慈善会、壹基金、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响应,通用发布行业倡议、组织捐款捐物、提供心理援助等方式,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深圳逐渐形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时光荏苒,一个个科技创新巨头企业在这里成长,一个个源头创新的种子在这里播撒,一个个跨界融合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四十载激情岁月,深圳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饱经沧桑的深圳河,滚滚汇入伶仃洋,见证改革开放大潮的奔涌,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炽热温度。今天的深圳,迈入新时代,蹄疾步稳,扬帆启航。
材料2
        广东是经济大省,市场主体数量突破1300万户,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广东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已快速复苏,并逐渐回到强劲发展之路。
        2020年4~6月,广东新登记市场主体数同比分别增长8.4%、11.0%和31.5%。截至6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达1305.9万户。同比增长10.0%。全省市场主体总量、企业以及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户数等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6月,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重回正增长。此外,用电负荷同比增长1.5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进出口总额增速转正。
        6月15日,第127届广交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第一次完全以线上形式举办的广交会,也是疫情发生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性贸易盛会。虽然转为线上进行,但广交会并没有降低参展门槛,依然维持原有规模,依然是很多中国企业稳订单、拓市场的重要平台。
        生产销售美术颜料的广州丽美公司就通过广交会迎来了一次“小爆发”——他们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跟外国客户敲定了一笔近500万美元的订单。“我们其实是有点幸运的。”丽美公司总经理说:“我们公司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生产外销产品,受疫情影响,公司经历过一两周都没什么订单的‘惊心动魄’,因为我们格外重视本次广交会带来的交易机会,按照广交会官方指引,丽美公司将企业、展品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三位一体的方式呈现在相应展区,很快就有不少采购商主动联系。”
        2.5万家参展企业,180万件商品,数十万全球采购商和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外贸产业人员,在10天内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线上洽谈,堪称突破时空限制“史无前例”的贸易创举。
        新的变化悄然发生,广东外贸逐步回稳态势越来越明显。二季度全省进出口值1.69万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3%,环比一季度增长23%。从月度走势看:6月,全省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8%,出口降幅持续收窄至1.8%,进口也由负转正,增长4.9%。
        据海关广东分署统计分析,今年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但广东发展韧劲足,回旋余地大,尤其是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持续释放,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
材料3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各地保护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仅“活下来”,更要“强起来”,持续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在佛山市美的、格兰仕的生产车间,一件件产品飞速“走”下生产线,而在今年初,受疫情影响。眼前这片火热的生产景象,离不开疫期中佛山人社系统为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驾护航。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佛山通过启动专车专列等方式接送务工人员返岗。美的、格兰仕于2月21日在全省率先启动复工专机,接回外地员工,加速产能恢复。截至7月下旬,佛山共帮助企业务工人员10.8万人返岗。
        另外,佛山依托“佛山人才网”举办网络招聘会,累计参加企业达3806家,职位1.7万个,投递简历累计4.2万人次,做到了防控不放松、招聘不停歇。一方面满足了企业需求,   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受疫情冲击,不少企业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佛山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用,今年2-5月,全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50.09亿,惠及企业29万家。不仅如此,佛山还将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的参保的个体工商户社保免征政策期限延长至12月底,预计可减轻全市企业负担社会保险费约140亿元。在失业保险费返还方面,佛山为企业减负合计5.3亿元,涉及企业17112家。作为自选动作,佛山还安排了2亿元,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发放延迟复工补助。
        惠州市惠城区在商事登记上实现了“秒批”,新的智能审批系统通过数据实时校验、多维度对比,当场就可办结,大大地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随着商事服务改革的推进,可以“秒批”“不批”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6月5日计划创业的小朱来到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只是带着身份证、房产证复印件、租赁合同等简单的材料,在大厅的设备上操作一番,前后花了大约15分钟,一张营业执照就拿到手了。“太方便了,有种颠覆的感觉。”小朱说,2018年,他在惠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注册一家公司,由于要排队取号、交资料,跑了好几趟,前后花了3天时间才注册成功。
        7月21日,广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挂牌,这是广州运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央专项资金建成的第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该工作站将以“集成电路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两大重点产业为依托,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法律咨询、争议解决等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指导服务。
        近年来,广州在知识产权领域频频发力,推动企业创新。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广州全市专利申请量100023件,同比增长1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2962件;全市专利授权量6954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006件。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63429件,同比增长18.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4件。
材料4
        高素质人才队伍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人才高地,提高人才竞争力。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及人才流动报告》显示,大湾区呈现出很强的人才净流入态势,2019年三季度大湾区人才净流入率达1.3%,较2018年同期的1.24%进一步提高。
        强大的人才竞争力与大湾区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7月16日,广州举行第157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羊城行动的推进情况,截至上半年,广东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4.1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1.2%。
        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州金融业发展要求,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拓宽了高层及金融人才申报覆盖面,让更多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可以受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对此次修订点赞,“此次修订体现了广州金融发展在引才、育才、励才、成才、留才各个环节下足功夫,以人才建设推动了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2019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619.53亿元,同比增长7.8%,占同期GDP的比重为9.1%,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为了留住人才,广州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籍迁入广州,或按规定申领人才绿卡和享受积分入户政策,同时,广州尝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技能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在南沙区引入国际和港澳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
        《2020年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
材料5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万众瞩目的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两位出生在广东的科学家——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而在年度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方面,广东同样成绩喜人:共有50个项目获奖,为近年来最好的成绩,比2018年增长11.11%;广东获奖项目数占全国获奖项目总数比例达到16.23%,再创新高。
        漂亮的成绩单,是广东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结果。2019年,《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为广东省政府1号文发布,从区域创新、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形成12条政策60多个政策点,提出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启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重大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小林是一名“85后”香港创客。每周有2-3个工作日,他往返于新界元朗家中和深圳前海的研发中心,这让他习惯了港深“双城生活”,“单程不超过1个小时,比我去香港数码港还快。”
        2015年,小林在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立家旺智控有限公司,为智能化大厦提供解决方案。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年后,小林及其团队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扩大研发智能硬件的研发团队。小林也开启了深港两地创业,“我们赶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快班车,除了政府支持,还有绝佳的创业环境,内地正大力推进建设智慧城市,是运用智能楼宇的好时候。”
        为什么将研发中心选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除了交通便利,小林更看中这里支持创业创新的优质生态圈,2016年刚来内地时,团队没有资源也不熟悉规则,进入之后,团队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大大提升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孵化机制让初创企业能全力聚焦于产品研发,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借助深圳发达的产业链资源,主攻智能硬件研发的家旺智控在这里找到了香港缺少的工厂和生产线,从采购零部件到量产均可一站实现。
        为了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精心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沙龙、创业比赛等活动。小林表示,这让初创公司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前来考察的政府部门、投资机构,在市场开拓和企业融资方面赢得了先机。
        随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的提速,大湾区科创产业链的深层联动正成为新的趋势。一直以来,香港、澳门被认为拥有高校、科研、国际化等方面的优势,广州则有发达的外贸及电子信息产业,深圳拥有完善的科创产业链条,东莞、佛山等地沉淀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沿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的强劲“新引擎”正在逐步开启。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了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地。据不完全统计,自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地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已有360多个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落户,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领域。
材料6
        广东省绵长的海岸线上港口密布,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以及佛山港和肇庆港两大内河主要港口构成了广东港口的基本格局。截至2017年,广东全省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309个,约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然而这样庞大的港口资源具有迫切的资源整合需求。一方面,过去“一城一港”建设模式下,港口出现同质化竞争激烈、公共资源配置不优等问题,导致港口大而不强。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对广东加快自身港口资源布局优化提出要求。
        广东省内庞大的港口资源将如何有效整合?又将如何与香港协同推进世界级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明朗化。大湾区港口资源整合的主基调是“多中心”,这意味着不追求整合形成一个强大港口,而是构建一个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系统。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发展船舶管理及租赁、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争议解决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并为内地和澳门企业提供服务。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
        按照《广东省港口资源整合方案》,广东将充分发挥广州港、深圳港“龙头”地位,以广州港集团、深圳港口集团为两大主体,分区域整合沿海14市港口资源,促进全省港口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的良好竞合态势。
        7月12日,广州港务局与珠海市交通运输局签订港口合作协议,明确促进两市港口资源整合利用以及发展业务合作。
材料7
        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包括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2017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同意《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明确深汕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成立翻开了探索“飞地模式”的新篇章,这是一种先进“软件”和优质“硬件”的资源整合模式。深圳特别提供了价值理念、政策制度、资本资产、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先进的“软件”,合作区则提供了丰富充足并且极具成本优势的土地、人力和生活资源等优质的“硬件”。
        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纳入了深圳市城市总规划第四版,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基础先行、平台带动,在各个城市功能组团中相应布局了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小漠湾文化旅游创新小镇、莲花山生态康养小镇等。其中,面积达13.5平方公里,全国最大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已经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列。一座现代化国际性的滨海智慧新城已然跃出地平线,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
        2011年澳门特区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在横琴划定5平方公里的土地与澳门共同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目前,包括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内,粤澳合作产业园已为25个项目供地,其中2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792.7亿元。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送上“大礼包”。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支持在横琴设立粤澳深度合作区,构建粤澳双方共商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优化“分线管理”政策,探索在民商事法律适用、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大湾区的资源整合通过统筹珠三角九市与粤东西北地区生产力布局,带动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全国共享平台在全国已认定三批共517个生产基地和首批44个产品加工企业。贵州省加强与大湾区在能源、旅游、大数据、园区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与大湾区协同共享的绿色生态圈和优质生活圈。到目前为止,281家广东企业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120.7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6.8万多人,带贫人数同比增长60%,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被打造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地区深度合作的示范区。
问题:
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文章主题与给定材料联系紧密,思想性强;
(2)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 绘就广东发展新蓝图 几千年前,先人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华夏文明的伟大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广东坚持创新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当前社会治理难度和风险逐渐加大,社会矛盾逐步加深,政府的治理水平面临严峻考验。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只有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才能使广东在改革发展中勇立潮头,绘就发展新蓝图。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提供法治保障。面对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社会治理能力迎来了巨大考验。深圳坚持共治模式,贯彻宣传党的主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行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成立志愿服务队,为群众开展援助服务。干群合作,凝心聚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事实证明只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发挥人才作用,以科技手段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当前有限的人力、物力已无法高效地治理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高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广东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为创客提供空间平台和优质服务,在发挥人才作用上下足功夫,为广东的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保障。 激发市场活力,以政策扶持保障经济强劲发展。社会的治理能力关乎企业的发展动力,如果企业在遇到风险时没有政策的扶持就难以度过难关。在外贸发展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时期,广交会企业成交量逆势爆发,佛山市产能快速恢复,惠州市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广州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面对风险,广东抓住机遇,韧性十足。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迎难而上坚定了信心,为稳定就业形势提供了有利支撑。 整合资源优势,以深化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资源整合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实现区域互惠共赢。一方面广东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满足大湾区建设对广东港口资源布局的要求,推进省内城市间形成先进“软件”和优质“硬件”的优势互补,打造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周边省份合力打造协同共享的绿色生态圈和优质生态圈。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应使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革形成联动,方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愿景,推动广东发展走上新征程。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rYh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