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处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admin2018-10-25  83

问题 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你是老师你将如何处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选项

答案 自我效能感最初由班杜拉(Bandura,1982)提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主要是从成功经验中获得的关于自己能力的概念。除成功经验外,个体的控制感也影响着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它包括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两个成分:①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②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行为的选择、努力付出与坚持,同时对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也会产生影响。就社会适应来说,自我效能感强的个体,他会努力去适应社会,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感,对陌生的、新异的环境不排斥,抱着积极的态度,敢于探索,对自己充满信心,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但是自我效能感缺失就会导致习得性无助(1earned helplessness),即面对反复出现的不好事件或惩罚,感到难以控制,从而学会了放弃和感到绝望的现象。习得性无助的人在生活中会努力避免失败,他们面对无法实现的目标会拖延工作,或只完成不费力气的任务。这类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得懒散、怠慢、有时是破坏性的。他们沮丧并以愤怒的形式表现出来。自我控制感是克服习得性无助的重要途径,其中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可以使人增加自我控制感,进而减少习得性无助。强调自我决定的积极作用时需要注意:完全的自由和自我决定,可能转化为一种负担;过多的选择可能使人麻痹。 如果我是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减少易形成习得性无助的环境,增加学生对行为的可控性。 2.设计合适的课程对自我效能感的习得进行训练。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nK2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