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admin2016-09-12  26

问题 试论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选项

答案(1)公民教育理论 关于国家职能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文化法制的国家”。为实现这个理想,现有国家有着双重任务: ①维护国家内在与外在的安全以及公民的身心健康; ②向伦理化社会发展,逐步实现人道国家的理想。 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在他看来,所谓“有用的公民”应具备三个品质:其一,具有关于国家任务的知识;其二,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其三,还要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祖国的品质。 关于公民教育的对象是所有阶级,特别强调对农民和女子的公民教育,认为忽视对这两者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两大缺点。 (2)劳作学校理论 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 “劳作”在教育学上的定义: 第一,是身心并用的活动; 第二,既有客观目的,又须经受艰辛,富有教育意义; 第三,“劳作”应能唤起个人客观兴趣,使学生有内心需求,按照自己的计划想方设法去完成,并检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 ①“职业陶冶的准备”,这是劳作学校的基本任务; ②“职业陶冶的伦理化”; ③“团体的伦理化”。要完成以上任务,要对人进行性格陶冶。具体措施是:一是把“劳作教学”列为独立科目;二是改革传统科目教学,摒除灌输,重逻辑思维的训练;三是以团体工作为原则,发展利他主义,关注社会利益。 (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是19世纪末在欧美各国出现的民族主义教育趋势的反映,为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对内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提供了精神武器。另一方面,为实现国家教育政策,凯兴斯泰纳将新的教育方法引入到公立学校体系,不仅在德国,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mBc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