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孩在家一直不肯好好吃饭,每次吃饭都要爸爸妈妈哄上半天。有一天爸爸妈妈刚做好饭就因有事出去了,回家后发现孩子不仅已好好地吃了饭,而且还把碗洗了。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admin2014-05-20  37

问题 有一个小孩在家一直不肯好好吃饭,每次吃饭都要爸爸妈妈哄上半天。有一天爸爸妈妈刚做好饭就因有事出去了,回家后发现孩子不仅已好好地吃了饭,而且还把碗洗了。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选项

答案这个现象可以用儿童的依恋行为来解释。 (1)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艾斯沃斯等通过“陌生情 境”研究法,将儿童的依恋表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A型(约占20%)为回避型,这个类型的婴儿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环境,在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待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不过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B型(约占70%)为安全型,当最初和母亲在一起时,这个类型的婴儿很愉快地玩;当陌生人进入时,他们有点警惕,但继续玩,无烦躁不安表现。当把他们留给陌生人时,他们停止了玩,并去探索,试图找到母亲,有时甚至哭。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显得比以前同母亲更亲热。当再次把他们留给陌生人,婴儿很容易被安慰。C型(约占10%)为反抗型,这个类型的婴儿表现出很高的分离焦虑。由于同母亲分离,他们感到强烈不安;当再次同母亲团聚时,他们一方面试图主动接近母亲,另一方面又对来自母亲的安慰进行反抗。 (2)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社会性交往过程中,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的敏感性和对婴儿是否关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婴儿发出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作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婴儿就能产生和发展对母亲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因此,题目中所讲述的孩子虽然年龄上已经渡过了依恋期,但是心理上可能还存在一些依恋行为,影响了社会化的过程。另外还可以用条件反射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进食行为可能形成了一些联结。如果要消除这些不需要的联结,需要寻找行为的根源,消除强化。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wDj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