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

admin2012-02-27  13

问题  一、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要写在指定位置。不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
开时,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资料1
    国内首支由财政部牵头的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该基金拟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重点投向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等领域。总规模为200亿元,其中财政部出资5亿元。对于投资总规模为200亿元的基金来说,财政部的5亿元只占到了总规模的2.5﹪,所占份额极少,但这5亿元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财政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是这个金额的多与少,而是作为政府机构的示范带头作用。
    为此,记者致电财政部相关人士,对方表示,“财政部首次出资设立该基金,牵头组建主要是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也表明了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规划方向,重点发展方向。”政府引导文化产业发展,其中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兼具经济和文化意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培育重点企业,支持重点企业,以此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过去,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多采取对具体项目的资金扶持方式,主要通过项目补贴、贴息和奖励等三种方式进行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而这种方式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这种无偿投入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形成文化产业的积累机制和滚动机制,文化产业需要形成规模效应就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机制,需要基金、创投等更多市场行为加入。”
    2012年,政府陆续出台了《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在中央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文化企业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在A股市场上已经有了2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所属“文化振兴”板块。早在2011年,已公布上市计划的文化企业就已经多达180家,根据证监会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7月12日,全国还有近30家文化企业排队等候上市,范围涉及影视、出版、广告、动漫、广电、数字内容服务等多个领域。
    资料2
    近年来,穿越剧成为银屏新宠,然而,在4月1日召开的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年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对不尊重历史文化的穿越剧当头棒喝。同一天,安徽卫视为了促进4月4日《美人心计》的播出,将在白天档播出《宫》,而《宫》二轮的播出版权价码高达500万元。
    各个卫视播出的清宫穿越剧受到热捧,风靡之势可与昔日《还珠格格》比肩,该剧尤其受到80后、90后年轻人追捧。在穿越大热的形势下,广电总局泼一盆冷水为其降温。不提倡没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由,胡编乱造神话剧,李京盛说:“人鬼一体,跟妖魔剧一样,今天不是神话诞生的时代。有些穿越剧除了手法怪诞外,思想价值观也很有问题。”则穿越剧就可能只是一个“筐”,装满了狗血剧情和无聊的冲突,更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穿越剧一边受观众热捧,一边被置疑。有网友表示:现在的穿越剧大都以“清穿”为主,制作很不严谨,严重歪曲以及不尊重历史文化,整体思想内涵没有提升,只是好玩好看、新奇、怪异,没边际的瞎编,让人看了就非常生气。更甚有的穿越剧情节怪异离奇,手法荒诞,甚至渲染封建迷信,价值取向含混,缺乏积极的思想意义。
    其实“穿越”最早就是玄幻小说的一个形式,所以戏说一小部分也不是不可以。穿越剧更致命的问题在于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回避:因为人穿越过去、未来,一个人离开了现实社会,进入到历史的特定时空中,而且通常能够左右逢源、呼风唤雨,肯定会获得了众人的青睐和历史的选择,最终赢得了成功。“穿越”这个题材本身没有太多问题,可以戏说也可以玄幻,但是选定一种风格用心去做就行了。戏说类至少要尊重大体的历史文化路线,玄幻类就把故事做得吸引人一些更好。穿越剧的改良还需要时间磨合,就像谍战戏一窝蜂攻占荧屏,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是总会有好的作品突围而出。
    据媒体报道,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李京盛并没有一竿子打死“穿越”这种类型,表示“作为一个新鲜的电视剧品种,表现现实生活和古代生活沟通,没有什么好非议的”。有着大量观众基础的穿越剧需要完善,更需要备方面人员一的共同努力,穿越剧尊重“历史交化”是必丕可少条件。
    资料3
    位于北京东城区总布胡同内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日前突遭拆除,几成瓦砾,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梁、林故居是否属于“不可移动文物”、拆迁行为是否违规、“维修f生拆除”之说能否成立的争论至今未决。名人故居保护在“开发”围剿中举步维艰的境地让人扼腕!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
    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保护好包括名人故居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近年来,各地文物被毁、遗迹被拆的事件屡见不鲜。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 001处,其中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  
    众所周知,对历史文化古迹的最好保护是坚持“三原”原则:原物、原址、原状。但现实中,以“开发保护”之名擅自改建、整饬、位移、拆迁文物建筑等的现象却大行其道,此次梁、林故居被毁,甚至搬出了的“维修性拆除”的荒唐名目。而明眼人一看便知,许多地方的所谓“开发保护”,大多是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流毒所至,全国一大批文物建筑、历史遗存被“保护”得面目全非,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尽失。
    此次梁、林故居被毁事件,折射出的是资本意志的强横和文保部门的孱弱,而汹汹民意背后不仅是对一幢北京老四合院的伤悼,更是对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忧思。包括名人故居在内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气质,是我们走向未来、实现振兴的重要“软实力”,任何一种破坏,都是沉痛的文化之殇。
    资料4
目前,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达到116座。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城市将建设与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提上议事日程,在开掘与利用旅游资源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处于相当兴盛的状况。   
有学者指出:古城保护要防止出现“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在实施中具体做到五“不”: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充分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不以牺牲环境、牺牲文化遗存、牺牲百姓和后代利益为代价。实施保护整治时尽量不做“减法”,对历史街区富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物进行全面调查、梳理,在街区保护修缮时全部登记并予以保留,以保留不同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保持古城历史的完整性。这是颇有见地的。
    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应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教育,不仅应该在学校里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更应该在政府部门内部推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教育,学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强化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
    在国外的古城文物保护中,政府与专家往往组成有关的管理机构,任何与此相关的举动必须经过该机构的决议。法国巴黎大区文物事务领导小组下设大区文物建筑保护管理委员会、大区遗产清查管理委员会、大区考古保护管理委员会、人种学顾问管理部门和博物馆顾问管理部门,分别对有关的对象进行管理与保护。英国由英国国家遗产委员会、英国建筑学会等法定监督咨询机构,负责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日本政府机构中有常设的咨询机构,提供此方向的技术与监督。韩国设立了文化财委员会,作为独立的咨询审议顾问机构。虽然,我们某些城市也有类似的管理机构,但是往往成为无所作为的摆设,关于古城改造新城建设的重大规划与决策没有一言九鼎的作用。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危机与困境的根本,任何破坏历史遗迹文化古城的作为,无论是个人肇事,还是领导责任,都应该有具体的法律条款予以惩处,而不是简单化地用罚款、行政处理替代法律惩处。国外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历程中,制定与修改相关的法律成为保护的重要规范与依据: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法国的《保护历史古迹法》《景观保护法》《历史街区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美国的《国家历史文物保护法》《考古资源保护法》《美国原住民墓藏保护与归还法》《遗产合作伙伴法(草案)》等,都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了法律作用。美国量刑委员会于2002年11月生效的“文化遗产犯罪量刑准则”,有关文化遗产犯罪的法律在量刑比普通的财产犯罪大约高出25%的刑期。
    资料5
    近日,河南嵩山少林景区因管理混乱,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对此,少林寺方面表示,少林景区如被摘牌与少林寺关系不大。
    都说旅游图的是一份心情,当怀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情去参观少林寺这样的佛门圣地,却在景区内遭遇车辆乱停乱放、黑车拉客、小商贩围追兜售、假冒“僧人”摆地摊、算卦算命等现象,相信每一个游客的心里,都会对这个积淀着历史和文化的地方产生失望。当这种失望日复一日地累积下来,最终伤害的,无疑正是作为文化遗产的少林寺本身。
    少林景区的管理混乱,不仅是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问题,更是旅游开发的态度问题。景区的管理者们,或许只看重了黑车、小商贩和假冒“僧人”等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却忽视了这些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更忽视了由此给景点人文环境带来的损伤。
    旅游从来就不是一锤子买卖,但现在,相当多的景区管理者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有误解。他们总以为,游客对看过的东西就不会再感兴趣,因而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就不是着眼于保护这些自然文化资源,以实现景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而是考虑如何“榨干”这些自然或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以期用尽可能少的投入,从游客那里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殊不知,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次才是经济行为。景区内那些自然文化遗产,才是让人们情愿付出金钱和时间的根本原因。可现在,对自然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不仅使它们沾染上过多的铜臭味,还给景区带来了“累累伤痕”——水质遭破坏的滇池,因过度商业化而很难吸引回头客的周庄,还有武陵源风景区那座号称“世界第一梯”的悬崖电梯……这些都给旅游景点的持续发展造成了硬伤。
    旅游开发和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那些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景观,更要在保护中开发。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属于每一个国民,不属于任何个体或机构。从欣赏、传承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对这些资源都有着相应的权利,对它们的利用、开发,任何个人或机构都不能为所欲为。少林寺景区的限期整改,就像一声警钟,不仅是敲给它的管理者听的,国内更多景区的经营和管理者也应因此“见不贤而内自省”。
    资料6
    40岁的蔡益胜在白炽灯下雕琢着名为“锦绣河山”的壁雕挂件,一面长3.7米、宽近1米的木板上亭台楼榭、花鸟山水凹凸错落有致,气势磅礴的风景3D图已跃然于木板之上。
    在山东经济欠发达的菏泽曹县,传承上百年的“桐杨木雕”工艺目前形成了一个产业。蔡益胜所在的曹县云龙木雕工艺有限公司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单位。成立于1987年的这家老厂目前主要生产木雕工艺摆件、木雕家具、木雕配件、木制高档礼仪祭祀用品等,2010年销售收入为9 075万元。
    “厂里从事木雕的职工402人,其中技术精湛的雕刻工艺师83名,一般技术工人145人,木雕已成为刻师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蔡益胜说。
    近年来,一些发端于农村的传统手工艺在悄悄地发展壮大,这些广泛传于乡间、曾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正成为一些地方的富民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以农村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工艺美术行业总产值已超过6 000亿元,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等地成为农村文化产业的重点生产区。
    截至2010年,山东以农村为主体的手艺产业拥有企业4 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 000余家;手艺产业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全省以农村为主体的手艺产业总产值突破1 000亿元。
    数十年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农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褪,基史主富的民间艺术也是当前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农村文化产业”是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集聚在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集中在手工艺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地方土特产等领域的产业形态,具有生态环保、劳动力密集以及循环经济的特点。
    然而,手工技艺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很可能就会面临生存问题。不少农村文化产品生产者表示,传承并非因循守旧。农村传统手艺得以发展为产业,正是因为结合了新的创意。
    曹县的桐杨木雕技艺不只应用于高雅的工艺品,也用于出口东南亚地区的祭祀用品。记者在曹县云龙木雕工艺有限公司车间看到,雕刻技艺在这里被应用在了棺椁、牌位、骨灰盒、祭坛等祭祀品上。
    日本的葬礼花费也往往很大,而且有将死者与棺木一同火化的传统。云龙业务经理李字震说,目前云龙出口日本的棺椁平均每月有1.5万套,每年约以30%~50%的速度递增。
    20世纪90年代,到南方做生意的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乡人将中国结编织工艺引入家乡,该工艺开始在当地落地生根,且规模迅速超过全国其他地区。2009年,红花乡中国结手艺产业产值2 800万元,产量4 000多万件,占全国总产量的60%。
    潘鲁生说,农村文化产业必将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当前农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农村文化自身的意义以及对现代生活无形的影响。农村缺少认识和传承文化的整合机制,要让农村文化“进城”,使这些已经初具规模的农村文化产业成为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战略力量。
    然而,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如农村文化产品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品牌意识较弱,40岁以下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一项数据表明,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不足1%,高级工艺师仍在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不足20%。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对此,专家们建议,立足民间传统文化是发展农村交化产业的根本,继承和创新则是关键,要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同时完善产业政策,尽快在政府层面建立相关公共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高校“手工艺”等相关专业建设,并为传承人成立专门化手艺传习所等。
    资料7
    近日,福建省卫生厅下发文件,该省将启动第三批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0名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教师,选配6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通过“师带徒”培养中医药人才。据了解,徒弟们的继承学习将从今年11月开始,持续3年。省级财政安排专款对此项工作给予专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位指导老师3万元、每位继承人3万元,分3年实施。学习结束通过考核的继承人,将获得由省卫生厅颁发的出师证书。
    《大长今》这部曾经火爆一时的电视剧中,将中医中针灸的起源地说成是韩国,引起当时国人的一片愤慨。虽然国人都有一种保护祖宗遗产的观念,但是在实际中,国人还是很少用自身行动来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中医文化。
    中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医疗思维和视角,但是随着西方医学传人中国,中医渐渐地走向没落。反而是韩国、日本这些国家,一直在不断引入中医文化,使得中医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很多电视台出现了与中医保健相关的栏目,收视率也居高不下。但是,随着一个个冒牌“神医”的落马,使得中医也面临着信誉危机。
    中医多是“老来香”,病人看中医也多是找老大夫,同时,由于中医治疗呈现效果缓慢,大多数病人也都是相信西医,造成中医行业待遇低,没前途。所以。现在中医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承断代的问题。
    正确引导中医发展,合理规范混乱的中医市场,不论是从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多元化医疗手段的角度来说,都应该引起中国医学界的足够重视。
    福建省政府此次拨经费,为中医学徒颁发出师证书,从财力和政策上双管齐下,扶持中医事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拍手称赞的。相比那些为了赚钱宣传中医的假“神医”和一些为了提升收视率播放中医知识的电视台来说,福建为中医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针对中医的发展出台一些优惠和促进政策,显得更加务实。
    不仅仅是在中医传承方面,在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福建的做法同样有借鉴的意义。作为政府,不仅仅要关注民生、民情,更要关注诸如文化、习俗之类的软实力的提升,从物质生活与精神层面全面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水平。
    要想将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动长久地、持续地落实下去,不能仅仅靠民间组织和兴趣来支撑,应该由政府这个“老大哥”带头,用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学习风向,将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下大力气去弘扬。
    资料8
    新颁布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这个概念很好地涵盖了可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传承、表达相关的一切因素。它包括了6个部分,而传统节日属于其中的第四部分——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节庆就是传统节日和庆典的总称。这种分类方法也契合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名录将传统节日列入了“民俗”项目。其中,由文化部作为申报单位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7个节日属于全体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我国通过法律的方式确定了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为传统节日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从此,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不再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一个编码,而是真正成为法律调整的客体。可以相信,国家强制力的介入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通过逻辑清晰、语言明确、结构严谨的法条形式呈现给社会大众。
    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猛烈激荡的时代,我国的传统节日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传统节日的衰微迹象凸显。传统岁时节日,是民族和历史创造的文化产品。在民间,传统节日固有自己的风俗和习惯,其民俗的内涵、精神和程式默默地被民众遵守着。随着经济基础、社会生活的变迁,如今反观传统节日,已是概念偏离、民俗淡薄、传统流失,节日活动本身的性质和沿革常被忽视,具有中国乡土气息、原汁原味的民俗节日日渐淡去。从前的春节游艺、端午龙舟、中秋赏月等民俗民间活动极具娱乐性和大众性,但是现在,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来特有的魅力,人们足不出户、闭门过节,酒足饭饱之后就是观看电视晚会。从一定程度上看,变成了“吃”的代名词,“吃”成为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甚至是度过佳节的唯一方式: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于是“汤圆节”、“粽子节”、“月饼节”种种俗称替代了原本的节日名称。另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并不符合节日自身发展规律的现代“人造节”应运而生。节日的“形态”五花八门,节日的“功能”多重复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新世俗节日层出不穷,致使中国传统节日被贬到不起眼的地位,使特殊节日的神圣变庸俗,失去独特的历史性和人文魅力。
    另一方面,“西风东渐”的潮流不可阻挡。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颇有“兴味”的洋节蜂拥而至,部分人盲目追求此类独特的文化情调,把过洋节当作一种时尚,而漠视“中国制造”的“土节”。后果便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本国传统民族节日受到冷落和遗忘。从本质上来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人们对中国文化缺乏认同感,缺少自觉保护意识有一定的关系。
阅读给定资料,作答以下两题。
(1)阅读资料,请概括资料反映了的主要问题。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语言简洁,概括全面,有条理,250字左右。
(2)资料5表示“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次才是经济行为”,根据这句话,谈谈你如何理解文化旅游。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不超过150字。

选项

答案(1)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文物被毁、遗迹被拆的事件屡见不鲜;穿越剧日渐风行,受观众热捧,对历史大篇幅的改动情节也受到一些人的质疑,穿越剧的改良还需要时间磨合,质量参差不齐;少林景区等一些文化景区管理混乱,开发和发展思路过于功利化,对自然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阻碍了文化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面临着农村文化产品低端同质化现象普遍,品牌意识较弱,从业人群技术和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我国的传统节日衰微迹象凸显,“西风东渐”的潮流不可阻挡,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处境。 (2)从文化旅游的本质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抓住了文化建设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次才是经济行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文化旅游开发的关键着眼于保护这些自然文化资源,以实现景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才是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手段。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Klu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