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

admin2016-08-23  9

问题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考生可以在本试卷空白位置或草稿纸上打草稿,但所有题目都要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作答,作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纸!
    给定资料
    1.2012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步伐加快,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也面对严峻挑战。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体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未来五年,要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践行“北京精神”,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科技成果只有为全社会所掌握、所应用,才能发挥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力量和最大效用。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普及科学技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进步:在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研究方面,在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一批原始性创新成果,“神舟”九号成功升天、“嫦娥”一号成功探月都标志着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尽管如此,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还比较少,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上世纪90年代末,当全国引进外资处于低潮时期,苏州工业园区却异军突起,1999年底引进外资达67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整个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享受着工业园区的各项政策与资金优惠,然而这些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机构却不在园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就意味着将来难以在国际上立足。当时,苏州市和园区的领导适时地提出:如何提高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就是既要招商引资,又要招商引智,引进研发机构。要培育就必需搭建一个平台。时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局局长的肖宜美受命组建一个以软件研发为基础的全新科技载体国际科技园,这个载体将成为一个有助于提高园区国际竞争力的地方平台。园区工委、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园的产业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软件研发出口中心,二是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三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机构。
    如今,苏州科技园已经是国家级的软件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留学人员创业中心”和“中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更是苏州工业园区乃至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晴雨表”。在已建成的0.8平方公里土地上,400多家高科技企业去年的总产值已超过了70亿元。
    “国际科技园作为园区经济转型、‘二次创业’的‘桥头堡’,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文化。其核心是要让企业在科技园内充分享受创新型产业链带来的益处,以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我们正朝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显著、服务体系发达的高科技园区迈进。”苏州国际科技园董事长顾宁告诉记者。
    4.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17、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为牛顿等科学家在科学探索中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和土壤;其先进的市场意识、商贸手段也为蒸汽机等技术发明和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英国是世界科学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是19世纪世界最强的工业国。后来,由于绝大多数科学探索封闭在皇家学会的团体里,造成学术与生产相脱节,英国的科学及工业技术逐渐丧失了早期的领先优势。
    德国在19世纪工业革命中崛起,应归结为它将大学专业教学与专业研究结合起来,促使大批的青年人才直接参与科学前沿的探索活动。这种新型模式催生了现代大学研究开发机构.为科研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开辟了培养创新人才的先河。从这里走出的大批人才成为德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使德国钢铁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有机化学和煤化学研究实现技术超越。1875年左右,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1895年前后,德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
    美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也是通过创新后来居上的。尤为突出地表现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不断营造和优化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创业胆识和宽容失败传统是其文化的积极方面。美国较早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科学管理,较早地将研究开发机构纳入企业的核心部门,较早地把“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的理念,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制。在美国,“大科学”和开放式研究机构使科技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风险投资能从真正意义上得以实施。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包容性反过来成为促进创新的重要条件。“二战”后至今,尽管不断受到来自工业化国家的挑战,但美国仍在主要高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5.“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有赖于能够激发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渝生教授强调,创新文化和科学普及对于先进文化的形成和普及,对于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值得研究。元明以前,华夏大地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当时,我们在算学、天文学、农学、水利工程、造纸、印刷、纺织等轻工业方面有很多令人骄傲的成就,可为什么后来就落伍了呢?有封建体制的束缚,有社会教育的落后,有逻辑推理和实验科学体系薄弱等原因,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庸取向的价值观、厚古薄今、顶天承命的意识对创新思想的摧残,使很多创新的萌芽或者被扼杀,或者被扭曲成病态。
    6.“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刚刚卸任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下称中国科协)第七届书记处书记齐让告诉《嘹望》新闻周刊,“这个数字意味着,每百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普工作的艰巨性”。
    从公众科学素养有关调查的结果看,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
    “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并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中国科协前第一书记邓楠公开表示,由于缺乏科学精神,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富裕起来的人们热衷于愚昧迷信活动,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成了伪科学甚至邪教的俘虏,这些都说明公民科学素质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动提高,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不代表有基本的科学素质。
    据中国科协介绍,所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7.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副院长曹亚递交了《关于加快科研体制创新的提案》。曹亚指出,目前的学术考核制度以论文数量、期刊级别为硬指标,与研究生毕业、晋升、职称挂钩,许多单位还明文规定SCI一个点奖励一万元。
    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一些高校不仅拼博士点,拼院士数量、杰出青年学者数量、长江学者数量,而且热衷于“跑评审”。被评单位主动承担评审费用,“好处”是提名评审专家,导致很多的非同行专家参与评审。此外,评审专家经常看不到作为评价依据的技术资料,使评价沦为走过场。
    科技创新是基于创新主体的文化与价值取向而进行的一项合逻辑与合价值的实践活动。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土壤,它潜移默化地对科技创新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涉及观念、方法、价值等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重人伦”思想是与当代科技创新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活动总是充满着困难与曲折,对于科技创新主体而言,就需要传统文化中倡导的自强不息、永攀高峰的精神。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诸如重官轻民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科技创新在古代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这种思想对于科技创新而言是危害极大的。“中庸之道”作为儒家的一条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却有违科技创新内在的具有冒险、激进的特征。8.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师昌绪表示,科普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认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但科普是最重要的途径。他说,上世纪我国科普战线有一个代表人物——高士其,现在也需要代表人物。
    师昌绪说:“有人说现在当科学家的职业向往度在各职业向往度中列倒数第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问小孩长大了干什么,首先他就说我想长大了当科学家,但是现在没人愿意当科学家了。中国的科学不发展就不可能成为强国,科技的发展要靠年轻的一代。年轻一代如果对科学技术不感兴趣,都想去当委员、当企业家,中国就不可能强盛。当前科普的目的首先是要培养年轻一代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师昌绪认为,媒体宣传对引导孩子的思维非常重要,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再次强调,必须要把科普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让青少年以及老百姓对科学感兴趣。
    “如今科学界还在坚持做科普的科学家越来越少,因为常被同行笑话‘不务正业’。"多年致力于数学知识普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说,甚至很多人还认为科学家是科研搞不下去,才去搞科普。
    林群院士热心科普,不仅专门出版《画中漫游微积分》等科普书籍,帮助孩子们培养对数学的兴趣,还在网上开起“微积分博客”。在他看来,只有把数学变得简单透明,孩子们才会有兴趣学习。
    然而,林群却常遭学术界同行嘲笑,甚至有单位明确向他抗议:“如果林老再继续搞科普,就不再请他做讲座了。”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最近正与美国科学家合作进行一项“重返鸭绿江”重大科研项目。令他羡慕的是,这个由美国基金委支持的项目,专门有一部分预算是用来做科普的,即要建立一个模型来研究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
    丁林介绍,我国的科技项目虽然规模也很大,预算细致到实验材料费、出差费、会议费、人员费等十几项,但惟独没有科普经费这一项。
    如今,科研院所对科学家们的创新评价考核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创新和论文产出方面,这使得不少科技工作者都认为做科普太耽误时间。
    相关专家认为,除了科普人才匮乏,制约科普能力建设的还包括科普投入不足等因素。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曹湘洪院士就在会上呼吁:“科普也是要花钱的!”
    9.某领导在讲话中高度恳定了“十一五”期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十二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市在市政府机关大礼堂召开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传达学习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事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市“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布署“十二五”工作任务,表彰2006—2010年度××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某领导亲自莅临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某区副区长黄某、某区夫子庙街道东水关社区党委书记鄂某、《南京日报》报社记者张某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各区县政府分管领导,科技局、科协负责人,街道科协负责人,共26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某介绍了“十一五”期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事施情况,布署了“十二五”时期工作任务,并就2012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做了安排。
    作答要求
请结合给定资料和自己的生活感悟,以“崇尚科学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选项

答案[参考例文] 崇尚科学之我见 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目前,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落后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较为低下的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却不容忽视。要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就要崇尚科学,在科技普及的前提下,走一条创新科技与创新文化环境之路。 崇尚科学需要坚持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也已写入十八大报告的章程之中。可见,当前普及科学知识,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普及科学知识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力量,注入专项科普资金;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科普工作中;充分发掘现代媒体的潜力,培养青少年以及老百姓的科学兴趣。 崇尚科学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必须依靠扎扎实实的科技创新能力。只有掌握最新的前沿科技、提升核心科技实力,才能确保我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胜券在握。当此之时,必须进一步发展经济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积极学习各地的成功经验,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不绝的动力。 崇尚科学需要创新文化环境。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足以令世人深刻反思:如何才能避免今日中国重蹈昨日落后的覆辙?我们必须认真吸取昨日失败的教训,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崇尚科学精神反对愚昧无知的良好氛围,使人们自觉抵制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中庸取向的价值观、厚古薄今的思想意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同时还应借鉴美国经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使人人都乐于参与到科技创新的活动中去,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崇尚科学,既关乎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整个国家的长久发展。崇尚科学,既要不断开拓科技新领域,提升整体科技实力,也要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以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为保障。三者之间统筹兼顾。方可践行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崇尚科学为荣”之要义。

解析 此题属于申论文章当中的命题作文。因此。这篇文章必须围绕给定题目“崇尚科学之我见”来写。此外,一定要紧紧围绕给定资料来提炼总分论点。写作过程中,要能够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做到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l7J3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