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自杀现象日益低龄化,2013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老师在为网友分析青少年自伤、自杀问题时谈到,要防止青少年自杀不应仅寄希望于发现孩子自杀前的异常反应而需要长期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做心灵亚健康预防。 郑新

admin2017-11-30  37

问题 【背景材料】
社会压力的增大导致自杀现象日益低龄化,2013年1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新蓉老师在为网友分析青少年自伤、自杀问题时谈到,要防止青少年自杀不应仅寄希望于发现孩子自杀前的异常反应而需要长期关注孩子,帮助孩子做心灵亚健康预防。
    郑新蓉认为孩子的自杀情况往往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更多是因为一些外在原因理性选择自杀,而孩子自杀的原因则更多样化,甚至包括模仿型、群体打闹型、赌气型等,因此其自杀前的异常表现难以观察。
    她说:“我们与其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是否异常来判断他有没有自杀的念头.还不如从总体把握孩子心理发展是否健康,做好孩子心灵亚健康的预防。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科学了解孩子,孩子的一些健康心理指标,家长一定要关注。”
【习题】
参考背景材料,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主题应与背景材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背景材料,要结合具体感受,切忌空谈对策;
2.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让心理健康之花开遍和谐校园 近日来,“投毒”“血刃”等字眼频现象牙塔内,一股腥风戾气吹入了纯洁恬静的读书之地。本是同窗之谊,却做生死之争。社会大众在扼腕之余,不禁发问:天之骄子为何心胸如此狭窄,举动如此骇人?是什么让他们对生命如此漠视?也许极端个案无法推导出整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问题,但一连串的疯狂举动已为整个社会敲响警钟,象牙塔内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如今,我国教育普遍存在功利、浮躁的价值倾向,只注重传授知识,而罔顾“做人”培养,很多人直到大学才开始独立应对生活中的烦恼与挫折。面对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压力,心理问题和人格隐患出现,遇到问题往往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导致高校极端案例频现。“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又能促进其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更能满足新时期政府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需加强教育的研究和投入。从与国外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程度对比来看,国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尚不深入,分类并不明确,各个地区和教育、研究机构掌握的资料零碎,高校学术资源、专业指导老师相当匮乏。当今青少年群体因心理健康问题已成“高危群体”,亟须相关部门开发出更实用的系统教育模式,加强心理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工作,为高校探索适合学生群体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需社会多方合作,营造良好氛围。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藤蔓萌芽的土壤,校园是借力助其成长的竹架,二者缺一不可。有关部门应强化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督促高校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打消学生的顾虑;对存在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耐心开导、跟踪回访,使其乐于沟通、摆脱困扰,逐渐融入正常的人际圈子。同时,引导家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需建立监督预警机制。全社会都应正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善于利用媒体和丰富的社会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青少年群体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在针对青少年广泛开展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建立心理预警网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和干预心理异常的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政府应着重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要成才,先成人,让每位青少年都学会博爱、理解和尊重,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成为一个具备人文精神、积极面对生活的人。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RX3FFFM
本试题收录于: 专业科目题库公选分类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