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屈原《九歌》诸篇原始底本的大致族属与时代能概括如下:《东皇太一》《东君》,源于五帝晚期海岱地区东夷集团虞舜族的《韶》乐;《河伯》《云中君》,源于夏代中原地区夏族禹启以来的《虬歌》;《大司命》《少司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颂诗;《湘君

admin2019-12-13  30

问题 据研究,屈原《九歌》诸篇原始底本的大致族属与时代能概括如下:《东皇太一》《东君》,源于五帝晚期海岱地区东夷集团虞舜族的《韶》乐;《河伯》《云中君》,源于夏代中原地区夏族禹启以来的《虬歌》;《大司命》《少司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颂诗;《湘君》《湘夫人》《山鬼》,长江中游楚地楚族流传久远的山川祭歌颂诗;《国殇》,流传于楚国的爱国战魂祭歌:《礼魂》,以上各篇共用的“乱辞”。在商代早中期以前,楚族的起源及早期发展阶段在黄河中下游,且与夷、夏两集团有密切关系。神话传说中,楚人的远祖颛顼氏主要活动在海岱与中原地区,曾得到东夷集团的远祖少昊氏族的帮助。颛顼之后,有祝融八姓,亦与东夷少昊、重、黎、中原各族关系密切。为此,东夷集团《韶》乐、华夏集团《虬歌》,为楚族所熟悉,并为屈原整理《九歌》时有所保存。
    而屈原,“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是王室贵族子弟的师傅;又为三闾大夫,“掌王族三姓。屈原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因此,屈原熟悉本族的历史文化,进而整理编组了《九歌》。本来,各血缘氏族部落只祭祀本族范围内的天体神、山川神和祖先神,相关的祭器、礼仪、乐舞歌辞也只限在本族内流传。此即“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然而,屈原还是将不同区域、族属、时代、内容的祭歌颂诗与楚国的《湘君》诸篇合编在一起了。这不是屈原冒天下之大不韪。西周盛行的体现血缘管理的井田制、宗法等级制、家族世袭制等,到春秋时代开始动摇,至战国时代则几乎瓦解——各诸侯相互征战,血缘纽带已被解构。因此,血缘基础上的“民不祀非族”“祀不越望”的规矩已不复存在。这样,屈原将不同族属的祭歌颂诗合编在一起,完成综合性的《九歌》,也就成为可能。
    楚国发展到楚威王时,国力达到鼎盛。楚怀王即位,承父盛业,在苏秦游说之下,联合韩、魏等六国攻秦,是为合纵。当时的楚怀王意气风发,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据《汉书·郊祀志》:“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福助,却秦军。”此际任左徒的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可谓君臣相得。因此,言《九歌》是屈子为国君修饰润色,欲以却退秦师,也信而有征。
    孔子以维护周礼为目的,以西周王官礼乐作为标准删编《诗经》。结果是,不仅十五个诸侯血缘族团的颂诗、史诗,以及十五国之外的民歌被删除,甚至进一步引领时代的理性自觉,“不语怪力乱神”,将原本丰富的巫术神灵、图腾神话作了历史化改造,而失去了天国神灵的浪漫气息。但楚氏族带着北方夷夏原始巫术宗教文化,反倒与当地固有的苗民巫风习俗相融合,而得以持续发扬。屈原既“博闻强志”,深知楚族及夷夏古族的远古历史文化,又担任左徒与三闾大夫这两个与巫术宗教活动有关的职位,最终造就了《九歌》特别的原始文化。《九歌》是我们认识远古部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假如按照“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原则,屈原能够加工、编辑的诗歌是______。

选项 A、《东皇太一》
B、《河伯》
C、《大司命》
D、《山鬼》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含义是,神不享受不是应分的祭品,百姓不祭祀非本宗族的祖先。如果符合这项原则,那么屈原能够加工、编辑的诗歌应该围绕楚国流传的神或祖先论述。
A 项,根据文章第一段中“《东皇太一》《东君》,源于五帝晚期海岱地区东夷集团虞舜族的《韶》乐”可知,该项不属于楚国范围,排除。
B 项,根据文章第一段中“《河伯》《云中君》,源于夏代中原地区夏族禹启以来的《虬歌》”可知,该项不属于楚国范围,排除。
C 项,根据文章第一段中“《大司命》《少司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颂诗”可知,该项不属于楚国范围,排除。
D 项,根据文章第一段中“《湘君》《湘夫人》《山鬼》,长江中游楚地楚族流传久远的山川祭歌颂诗”可知,该项属于楚国流传范围内,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 D。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kAnpFFFM
0

相关试题推荐
随机试题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