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主要流派

admin2019-02-27  47

问题 论述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主要流派

选项

答案百家争鸣是春秋时期出现的各种学术流派纷纷涌现,各派学者阐发观点、互相驳难的思想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时期,产生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学派及思想家。 (一)产生原因 1.政治方面:当时诸侯并立,各国国君竞相招贤纳士,鼓励学术、奖掖人才,这就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2.经济方面:春秋时期的经济已经得到了极大发展,可以使一部分人成为有闲阶级,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学术研究。 3.文化方面:“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后,文化垄断已不可能,私学逐渐兴起且获得极大发展。 4.学术自由方面:当时没有统一的政治权威,没有思想压制的局面,士人“合则留不合则去”,使得学术研究的自由度非常之高。 (二)各种流派 1.儒家:(1)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鲁国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指人与人的关系,在消极方面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要实现“德治”,必须提倡“仁学”,即通过个人的内心修养,形成“仁”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孔子提倡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这就算有了仁德。孔子还是一位教育家,在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与独立思考;还善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2)孔子之后儒家的另一影响重大的思想家是孟子,著有《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主张仁政,认为统治者应该以民为本广泛实行仁政,“使民有恒产”;孟子的性善说是他的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他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一书保存了他的思想。他吸收各家之长,主张既隆礼又重法;在人性论方面,主张人性恶,强调后天学习、去伪从善的重要性;在自然观方面,肯定“天”是自然的天,还强调人在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2.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其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子》一书中。墨子是下层民众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墨子对劳动很重视,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意愿和要求;主张“节用”“节葬”,反对穷奢极欲、挥霍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兼并战争和阶级压迫;主张“尚贤”“尚同”,尚贤是要求国君举用贤才,反对世卿世禄制,尚同是在尚贤的前提下与中央思想保持一致。墨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用,战国后期逐步式微。 3.(1)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春秋时楚国人。一般认为老子略早于孔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万物的始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从“道”派生出来的;在“道”思想的支配下,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少私寡欲”“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同时也希望统治者尽可能少地过问政事,薄赋敛,轻刑罚,重节俭;《道德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2)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他认为天地的本源是“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主宰一切;庄子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精神领域里找到一种安慰。他的思想中也有浓厚的辩证法思想。 4.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战国时的韩非是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收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等法家人物提出了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批判守旧不变的观点。认为,要加强君权,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法指成文法令,术指国君操纵臣下的手段,势指国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韩非继承了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 百家争鸣的学派绝不仅仅是上述几种,实际上还有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杂家、纵横家等。各家各派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影响,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jIjFFFM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