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评述梁肩超的教育思想及特点。

admin2020-03-30  29

问题 (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评述梁肩超的教育思想及特点。

选项

答案 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极其重要的领导人物,在维新变法期间,他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的改革工作,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变法思想,参与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在近代中国教育发展上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教育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梁启超认为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开民智”与“伸民权”联系起来,为“伸民权”而“开民智”,权生于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开民智”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民智”和“民权”并不能划等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权利”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可见他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剖析比较深刻,也极为注重教育的作用。 (2)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他所定义的“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因而梁启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资产阶级品质的新型国民。 相比洋务派、改良派等以培养效忠封建统治的人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很具有进步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3)论学制。 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5岁以下(幼儿期~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6~13岁(儿童期—小学校期)、14~21岁(少年期—中学校期)和22~25岁(成人期—大学校期)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详细介绍了日本学者根据上述分期理论设计的《教育制度表》,其中,幼稚园2年、小学8年、中学8年、大学3至4年,分别对应《教育期区分表》中的四个阶段。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确定学制的不同阶段和年限是近代西方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和倡导这一理论的人。根据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中国留日学生因缺乏必要的普通知识,不适应高等专门学校的学习等事实和经验,他还提出了大办小学,缓办大学的建议。 (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梁启超于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基本情况。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在师范学堂的具体设置方法和课程安排上,他主张参照日本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应在办理大学堂之前,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同时设立小学和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学生同时兼任小学堂的教习,以后逐步提高师范生的程度,以至于可以担任中学堂和大学堂的教习。师范学堂的课程包括“六经”大义、历朝掌故、文字源流、列国情状、格致专门等基础学科。另外,他认为有关“诲人之术”和“为教之道”的微言妙义,已略具于中国古代的《学记》,应加以发掘利用、 重视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变法通议.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提出女子有耐心、喜静、心细等特点,与男子相比,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他还指出女子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国势的强弱,中国欲救亡图存,由弱变强,就必须大力发展女子教育,但发展女子教育必须从破除女子缠足陋习,给女子行动自由开始。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对中、西儿童教育的比较,他指出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中国则与之反;西人重视理解,而在中国注重识记;西人注重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在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总的说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向,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企图以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开民智”进而“伸民权”,这一点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它自身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本性,粱启超无法认识到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企图借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进行改良救国,是不可能的,因而其教育主张很多不能彻底实现,但其中的意识和趋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公平、女子教育和向西方学习方面,梁启超有很多思想是值得褒奖的。

解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ikaoti.com/ti/jH1jFFFM
0

最新回复(0)